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甘肃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甘肃网专访天水市市长李文卿
2009-07-14
签约仪式现场   中国甘肃网6月19日讯(记者 王新年)六月的省城兰州,花团锦簇,宾客如潮。值此举世瞩目的第十五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圆满结束之际,中国甘肃网记者专访了中共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卿,李市长热情洋溢地向记者介绍了天水市在这次“兰洽会”上重点项目推介及签约情况,并介绍了天水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况。   中国甘肃网记者:“李市长在这次“兰洽会”上天水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及签约取得了丰硕成果,创历届最好成绩,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李文卿市长:“在这次兰洽会期间,我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共签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91项,总投资120.8亿元,引进资金120.1亿元。其中,在全省重大项目专场签约仪式上签约14个,总投资62.5亿元,引进资金62.5亿元,在我市组织的“天水市投资旅游环境说明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50个,总投资40亿元,引进资金39.3亿元。同时,重点推介招商引资项目105个,总投资168.9亿元。取得了历届最好成绩。   我市在兰洽会上签约和推介的项目主要涉及装备制造、化工能源、冶金建材、矿产资源、基础设施、农业产业、中医制药、旅游服务等。邀请到国内外客商300多人,规格高、范围广、嘉宾多,成效好。其中,签约的上亿元项目32个,总投资和引进资金100.5亿元,特别是市政府与武汉凯迪投资有限公司签约的“综合性生物能源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32亿元,是我市历年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全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之一。”   中国甘肃网记者: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李文卿市长:“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之重镇,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现辖秦州、麦积两区和甘谷、武山、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7万。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战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以下特点:[分页符] 1245400093151.jpg 天水市市长李文卿   一是装备制造业基础良好。天水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数控机床及数字智能型仪器仪表、重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是甘肃省装备制造业两大聚集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为主导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使天水装备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培植发展了长城电器、星火机床、风动工具、海林轴承等一批名牌产品,以装备制造、微电子、电器、生物制药等产业为核心的天水经济开发区已形成规模。   二是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天水的土壤、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西北首家航天育种基地,“花牛”苹果在海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林果、畜牧、蔬菜三大支柱产业和中药材、花卉等优势产业已初具规模,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开辟了广阔前景。   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天水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天水得天独厚的旅游景观。现为国家4A级景区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保存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明代建筑群伏羲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现有全国、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天水已经成为中国西部著名的旅游胜地,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迄今已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199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五是区位条件优越。天水是甘肃的东大门,陇海铁路横贯全境,310、316国道连接东西,宝天高速、天定高速、宝天高速天水过境段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天水机场已开通民用航线,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年内即将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的立体交通网络。   六是自然生态独特。天水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30%。小陇山、关山、秦岭三大林区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建设陇上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创造了条件。   七是劳动力资源充足。天水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教育比较集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劳动力供给具有可靠保证。   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投资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天水在全省建立首家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来,在今年又新建了天水市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建立绿色通道,全程跟踪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降低商务成本,努力营造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政策环境。目前,一大批知名优势企业相继落户天水。天水正以其低廉的商务成本,优越的创业环境,舒适的人居环境,成为广大客商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八方人士创业的优良平台。[分页符] 1245400142167.jpg 参加天水项目签约的国内外嘉宾   中国甘肃网记者:“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全面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李文卿市长:“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将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全面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发挥装备制造业优势,提升区域工业竞争力。抓住国家把天水列为重点装备制造业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区”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用产业集群的理念谋划、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优势产品,做强优势企业,增强服务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配套联动的产业集群,把天水建设成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和西部工业强市。加快天水经济开发区建设,完善提高整体功能,充分发挥产业培育、聚集、孵化和辐射作用。   第二,发挥地缘条件优势,提升区位竞争力。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天水在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我省东进西出联结点的相对区位优势,强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配合宝天、天定高速公路和天平铁路建设,规划实施沿线旅游开发、物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把天水建成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陇东南商贸流通中心。   第三,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按照“南林、北果、西菜、东牧”的农业产业布局,加大特色农业的培育力度,加快建设畜牧、果品、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提升生态环境竞争力。围绕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陇上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的目标,打好“绿色生态牌”,规划建设以“山水城市”为特色的城市生态系统,把藉河、渭河两岸建成集人居、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彰显天水山水相映的城市魅力。   第五,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文化名城竞争力。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发展竞争中的文化软实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新优势。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要求,加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加强景区景点建设,狠抓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争创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   第六,发挥劳动力和技术人才资源优势,提升经济实力。依托雄厚的技术研发基础,加强与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合作,发挥技术人才队伍优势,进一步完善为招商引资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人才、劳动力等基础支撑平台。   加快发展是实现天水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发展离不开友谊与合作。天水人民真诚期望国内外客商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我们将以一流的服务、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社会治安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我们坚信,在这片热土上,美丽天水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相关链接
    ·甘肃省1月至5月份CPI上涨1.7%
    ·甘肃省国有粮企亏损大幅降低
    ·甘州区设施蔬菜基地第一茬蔬菜上市
    ·兰州石化前两个月实现利润9亿元
    · 岷县为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创业便利
    ·陇南重建财物监管列为全省防腐试点
    ·甘肃省首批小额贷款公司起步良好
    ·“丝绸之路空中快线”开通
    ·甘肃受表彰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模范归来
    ·临洮发放廉租房补贴27万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