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北京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李吉明:年味越来越淡,我们该如何保卫春节?
2011-02-10

李吉明:年味越来越淡,我们该如何保卫春节?   千龙财富北京消息 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已是人们广泛 的感到 ——睡睡懒觉、打打麻将、看看电视,春节和双休日已没啥两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传统民俗正在渐渐远去。2月8日,闻名网络热评人李吉明在其博客发表文章指出,祭祀固然具有“迷信”的嫌疑,但却承载了人们对于美好 生活 的憧憬 与寻求 ;拜节虽然复杂 俗套,却也增进 了人际交换 与道德、文明的深化,这样的环节如果被舍弃了,那么春节也就不再是中国人的“年”了。

  传统节日少有“传统味”、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这并不是某个人的感受,而是众人皆有、一个关乎民族文化、民族精力 的重大命题。年味渐淡,春节就越来越短缺 吸引力了;没有年意,春节的文化价值和精力 内涵也就失落了。当人们广泛 陷入春节变为“春劫”的恐慌与为难 中时,如何“保卫春节”,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囿人心肺的话题!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 ;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 飘进鼻内的一股清香 ;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糖球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甭管认识的不认识的见面 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爱 感到 ;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溢 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年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用四个字来概括——驱邪降福。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兴隆、长寿、富贵……这些都是年的意蕴,它们凝聚 了人们对生活 、对生命 的所有美好 祝贺 。

  祭灶神、请财神、贴门神、迎喜神、放鞭炮……对农村的老人们来说,过年总是要有很多的考究 。不管是除夕夜里守岁,对先人们进行祭奠,还是大年初一给长辈们拜年,老人们总要督促儿孙们认真完成。这些传统的风气 被不断传承,也就成了中国人“年味”最大的标签;而随着人们生活 程度 的进步 ,中国人过年的考究 比以前少了许多,许多祭奠的方法 越来越简略 。磕头拜年的也少了,以前连哥哥姐姐都要磕头跪拜,现在打个招呼 ,说声拜年就行了。于是,在“平日工作压力很大,生活 节奏太快,想在春节的时候过几天属于自己的慢生活 ”的新“选择”当中,年的意蕴和劲头就随之滑落下来,年意就出现了一大片空白。

  有人说,现今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更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流的社会,所以文化和精力 层面的东西是次要的。有些民俗专家觉得 ,生活 中的民俗在现代生活 方法 冲击之下,日渐式微甚至有不少已经无可挽回,这是年味之“淡”的首要原因。相形之下,笔者对于专家的意见 还是对比 赞许的。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刻,我们更需要 文化的依傍,避免迷失自己。否则将会失去自傲心 和荣耀 感的根由,便会变得无所依傍,渐渐淡化,经裂纬断,落入空茫。

  春节,是中国人认同并传承的节日、是除旧迎新的庆典。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 、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就必须 让它持续 承载百姓举家团圆、喜庆这种沉甸甸的亲情伦理,并且继承发展与春节有关的传统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地区 文化。否则,“复兴华夏文化,加强 民族清高 感、优越 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春节,也不单单是中国人的‘狂欢节’,更是中华民族进行传统教导 、传承优异文化的大好机会 。祭祀固然具有“迷信”的嫌疑,但却承载了人们对于美好 生活 的憧憬 与寻求 ;拜节虽然复杂 俗套,却也增进 了人际交换 与道德、文明的深化,这样的环节如果被舍弃了,那么春节也就不再是中国人的“年”了。

  “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精力 内涵,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所以,我想建议将春节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一直为文化传承鼓与呼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多次在报纸撰文谈起春节申遗的话题。——年,实际是一种努力 生活 化的理想 ,一种努力 理想 化的生活 。而当生活 和理想 混杂 在一起,就有了年的意味。因而爱护 和保存 传统文化不容质疑,复兴传统节日文化更是不容质疑!

  其实,我们短缺的并不是对“年”的情绪,而是“年”的新方法 与新载体。寻找年味,实际是在寻找过年的传统文化,寻找年味,更是回顾过去的苦与乐。但我们并没有从文化的高度来享受传统,享受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名贵 的精力 财富,也没有创造 出被公众 广泛 认可的有魅力的新习俗。因此,放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建设“年文化”这个不容漠视的文化工程。我们必须 对“年”从文化上进行新的选择和弘扬,把过年从生活 上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设法使传承千载的生活 的年,完善 地转化为未来的文化的年。

  ——保卫春节,保卫民俗。让春节“年味”更浓,这是时代 赋予中华民族的责任 和使命!

  延伸 涉猎:李吉明博客(http://blog.ifeng.com/1440678.html)

     相关链接
    ·“魅力北京”图片展在东京开幕
    ·北京2011年计划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突破60
    ·北京2人因燃放烟花爆竹被炸身亡 两百余人致
    ·北京各大公园大年初一接待中外游客近22万人
    ·北京春节农产品供应充足 蔬菜上市预计12.6
    ·北京春节动员200万人次维护烟花爆竹燃放秩
    ·春节期间北京庙会人流饱和将采取临时限流措
    ·外交部:2011年外国记者新年招待会在北京举
    ·除夕夜北京短时封闭45条道路供市民燃放烟花
    ·北京春节安保提前到位 节日期间将提高防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