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街道,是丰台区以辖区名称命名的街道,这个常住人口12万人的街道,近日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四部门开展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这一荣誉称号。
对公务员集体的满意程度,只有居住在丰台街道的老百姓,才最具有发言权。让我们走进丰台街道,叩门入户,去倾听一下百姓的真实声音。
10家菜店编织“5分钟买菜圈”
挂着露水的西红柿、油光清亮的茄子、水嫩鲜绿的芹菜……数十种刚到店的蔬菜,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价目表条条罗列着当天的菜价。
“菜价和早市的相差不多,关键是品种多、新鲜。”东大街西里74岁的李新荣大妈,一早拎着袋子到店里挑选蔬菜。
“隔条马路,就是我家,中午做饭缺两根葱,就下楼来买。”李新荣说,她每天都来这家社区菜店买菜,每次不多买,只买够当天吃的。“菜店离家近,而且每天都进新鲜的,24小时营业……”便捷的菜店让李大妈由衷地高兴。
20多平方米的社区菜店设在东大街西里社区东西走向的道路中段,3名店员都是新发地农产品市场指派的专业销售员。笑容可掬的店员吴文明说,“每天早晨5点钟,新发地市场就送来了新鲜的蔬菜,店里基本上保证有100多种蔬菜和水果。”边说着,他把进菜的单子贴在了墙上,“茄子八毛、西红柿一块三……和批发市场的批发价差不了几个钱。”
“夜里12点,都还营业!”一旁选菜的居民刘曼琴伸脖子插了一句。“睡哪里呢?”吴文明指了一下菜店中间的空地,“支个折叠床,就能睡,下了夜班的居民敲门就能买菜。”
热心肠的刘曼琴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买菜要去丰体中心附近,坐车走好几站地呢!等拿回家菜都蔫儿了!”刘大姐说她家离菜店较远,“就这,走路也不过四五分钟。”
目前,社区菜店在丰台街道已经开了十家。丰台街道工委书记邢方岭说,这些菜店的选址都挑居民集中居住的地区,考虑广大居民的意见,我们做过测算,辖区的居民平均步行5分钟就能有一家社区菜店。菜店由街道出资搭建,不收租金。邢书记算了一笔账:收取租金的话,菜价就会上扬15%左右,相当于普通菜市场的水平,现在所有的店年销售额在493万元左右,收租金后年销售额567万元,差额为74万元,不收租金,这74万元就让利于民了。
温情照耀“阳光敬老院”
小院里一排平房窗明几净,树荫下,一位大妈正在喂轮椅上的老伴吃午饭,她不时用毛巾替对方擦着嘴角。
午后,走进丰台街道“阳光敬老院”,一幅温情的画面映入眼帘:院里遛弯儿、乘凉的老人个个神情祥和。
喂老伴吃饭的老人薛金媛说,半月前,她把老伴从别的敬老院转到了阳光敬老院,“费用比以前的敬老院要低,小院全是平房、很安静,老伴坐轮椅进出方便。”边说着,老人端起午饭给记者看,“我们是南方人,吃不惯面食,这里的大师傅挑着为我们做米饭、熬粥,来了没几天,老伴都胖了。”老人喜悦的神情透着对敬老院的满意。老人身后墙上的黑板上,从周一到周日,每日三餐的荤素搭配详细而周到。
“我们想做得更周到,可小院地方有限,要求入院的老人只能排队。”阳光敬老院院长邱俊先翻开一本黑皮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人名、电话和所在城区。“这些老人都是排了号的、想住进来的,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摊开双手,邱院长既为敬老院受欢迎感到高兴,又为因院落狭小而为难。目前,这座由街道筹建的敬老院只能容纳50名老人养老。
记者数了一下,阳光敬老院平均每4位老人住一间房,每名护工负责五到六名老人,透过防蚊门帘,护工正在照顾老人午睡。“在街道的全力支持下,我们还想再多招点护工来,让老人们住得更安心。”邱院长说,街道办敬老院重在公益性,平均收费标准低于一般敬老院四五百元。
几年前,丰台街道办事处整合了辖区房屋,调配出小区中的平房院落改建成现在的阳光敬老院,为辖区和区外的老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该街道主任李屹说,街道每年都会出资,维护敬老院的正常运转,养老机构不赢利,而是要让百姓享受到实惠。
已在敬老院住了4年的81岁老人李瑞芳拄着拐杖说,“家里都没这儿好,到点儿就吃饭还有人陪着,省心、方便,春节我都不愿回儿女家过。”住在这里,老人说就像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
“劝导队”创新城管新模式
漫步丰台街道辖区的大街小巷,一支戴着袖标的特殊队伍引人目光,他们在街头、小区巡逻,发现影响和破坏环境秩序的不文明行为,就上前予以制止,这支队伍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叫“环境秩序劝导队”。
从两年前组建到今天,这支“劝导队”已经发展到150多人,他们当中有社区党员干部、小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和商户。他们的出现令百姓拍手称赞:辖区的一条主要大街“文体路”,过去游商小贩沿街叫卖、垃圾遍地、车辆随意乱停,是城管队员最难管理的地区,而有了这些劝导队员,这条街现在变成了宽阔整洁、车辆停靠规矩、没有无照商贩的文明示范大街。
文体路的饭馆小老板窦乐宝对“劝导队”深有体会。为扩大经营规模,窦乐宝扩展了店铺门面,在门前设置了几个小摊,卖豆浆的、炸油饼的、卖煎饼的侵占了人行步道,居民怨声载道却无能为力。
“劝导队”的大爷、大妈开始找他谈话,希望能够撤进店内经营,可窦乐宝根本不予理睬。于是,十多名队员施展“车轮战术”,轮拨的上前劝说,苦口婆心加上一次次的不厌其烦。
终于,窦老板经不住劝说了,主动撤摊。不久,受到队员的感化,他自己也报名成为一名“劝导队员”。
“劝导队”只是丰台街道的其中一支队伍,该街道还有安全巡查、小广告清理、爱国卫生检查等五支志愿队伍,他们各司其职,维护着百姓的安全与社区的和谐。
对于街道建设,丰台街道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以上这些方面,街道长期致力于历练一支廉洁勤政的公务员队伍,以“创和谐、建首善、争一流”为目标,打造勤奋敬业、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街道还借助“电子政务网”、“建设和谐社会工作协会”等具体的组织和服务方式服务辖区百姓。街道设立的“博爱超市”,让低保边缘人群可持发放的“爱心卡”,到超市免费领取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设立社区民愿接待室,代理员代表群众到有关单位或部门反映群众诉求,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这些细致的工作让百姓舒心、放心、暖心、贴心、顺心和开心,街道把百姓的大事小情都放在心上。
获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让丰台街道的全体公务员深知肩上的责任和群众的重托,今后,街道的每一位公务员,都将以此为标杆,为做好一名为民服务的公务员而更加努力。
短评
始终追求让人民满意
丰台区丰台街道办事处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为全市公务员队伍树立了一个新的学习榜样。
“人民满意”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人民满意不满意,始终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丰台街道经过长期努力,锻造出一支过硬的公务员队伍,在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设和谐街道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集中体现了新时期首都广大公务员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追求让人民满意的崇高精神和职业风采。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公务员的最高价值追求,公务员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人民满意。这就要求广大公务员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工作。群众在公务员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广大公务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要始终追求让人民满意。
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节日。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首都广大公务员要见贤思齐,再接再厉,争做勤奋学习的模范、努力工作的模范、清正廉洁的模范,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扎实的工作,确保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让党和人民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