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安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合肥今年建2.5万套公租房 医院、学校均可申建
2011-03-12

  昨天上午,合肥美的中央空调基地公租房[ZuFang]项目正式开工,将建成2500余套公租房[ZuFang]。

  这是今年以来合肥第一个开建的公租房[ZuFang]项目。据了解,今年全年,合肥将建成2.5万套公租房[ZuFang],占该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总量4.35万套的57.5% 。除工业企业外,医院、学校、餐饮企业也可申请建设公租房[ZuFang]。

  房管局:建公租房[ZuFang]1平方米多补贴1000元

  昨天,合肥市举行了公租房[ZuFang]现场会。当天上午,合肥美的中央空调基地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正式开工,这是今年合肥市首个动工的公租房[ZuFang]项目。该项目总用地约80亩,分为三个户型:普通工人集体宿舍、技术管理人才单身公寓和双职工家庭及管理人员套房。这些户型均配备独立洗手间、家电、网络等,可实现“拎包入住”。此外,合肥格力公司公租房[ZuFang]二期也将于近期开工。

  据了解,今年省里下达合肥公租房[ZuFang]建设任务2.5万套。据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张炜介绍,去年,合肥先期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启动建设公租房[ZuFang]2万套,目前已竣工1万套。其中面向产业工人出租的“蓝领公寓”等9800套已投入使用。

  今年,合肥市公租房[ZuFang]建设力度较去年加大,政府的优惠政策力度也更大。张炜介绍说,首先,今年企业建设公租房[ZuFang],除享受国家、省里的补贴外,合肥市本级财政还将额外补贴1000元/平方米。其次,之前合肥的公租房[ZuFang]建设适用主体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企业,今年,适用范围将有所扩大,包括医院、学校、大型餐饮企业等都可申报建设公租房[ZuFang]并享受政府补贴。合肥市的公租房[ZuFang]建设不会学“重庆模式”,而是采取企业自建为主(约80%)、政府建设(约20%)为辅。

  孙金龙:合肥的公租房[ZuFang]不可能“变性”

  “合肥的公租房[ZuFang]一要建好,二要管好。”昨天,在公租房[ZuFang]现场会上,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也提出了要求。他表示,一方面,合肥的公租房[ZuFang]建设要充分发动企业建设。首先工业企业要“挖潜”:政府给一些工业企业划拨了不少工业用地,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用于建设公租房[ZuFang]。一些用工量较大的餐饮企业职工住房需求也很旺盛,合肥市可考虑拿出用地,供这些企业建设公租房[ZuFang];学校、医院也可利用其存量地块建设公租房[ZuFang],解决职工过渡性住房。此外,合肥还要通过土地价格优惠、税费减免,动员房地产开发商也来盖公租房[ZuFang]。

  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公租房[ZuFang]后期的使用管理也十分关键。孙金龙说,目前,合肥市对于公租房[ZuFang]的定价较为明确:不高于市场价的70%,但对于公租房[ZuFang]的使用对象却有点模糊不清。政府建设的公租房[ZuFang],什么样条件的人可以租?企业建设的公租房[ZuFang],在满足职工需求同时,如果有空出来的,该如何出租?孙金龙表示相关部门应尽快拿出方案。“公租房[ZuFang]的建设,政府是拿出了钱来补贴的,应该保障最需要的人能享用到。”孙金龙说,目前还有些人想打公租房[ZuFang]的主意,期望公租房[ZuFang]有一天能转变为商品房,“这一点不可能,合肥的公租房[ZuFang]永远不会‘变性’。”(胡霞利)

     相关链接
    ·合肥飞新加坡一周将有3航班
    ·钢城重点项目上午来肥推介
    ·合肥率先实行交通违法异地罚缴
    ·合肥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
    ·合肥行政事业单位违规出租公房将被问责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作用
    开拓思路

    ·政协三委员畅谈“合肥速度”
    ·合肥北城建三个“千亩产业林基地”
    ·合肥9000亩水域首次全面禁渔
    ·安徽代表呼吁:政府要多照顾罕见疾病群体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