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为有源头活“血”来——人大代表建言解“血荒”
2011-03-03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黄小希、余晓洁、崔清新)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血液库存量下降,医院临床用血[YongXue]紧张。今年春节期间,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则发生“微博求血”的动人故事。频频出现的“血荒”,引起一些人大代表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杨蓉娅认为,献血[XianXue]法推动了人们无偿献血[XianXue]意识的不断增强,参加无偿献血[XianXue]的公民越来越多。但现行献血[XianXue]法部分条款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之处。

    杨蓉娅代表指出,献血[XianXue]法对无偿献血[XianXue]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作出了免费用血[YongXue]的相关规定。问题是,各地对无偿献血[XianXue]者的免费用血[YongXue]政策不统一,主要涉及献血[XianXue]者的跨区享受免费用血[YongXue]及其免费用血[YongXue]时间期限和最大用血[YongXue]量等问题。多数情况是异地献血[XianXue]者回到当地不能及时享受免费用血[YongXue],如有用血[YongXue]需先交费,事后可凭发票到先前的献血[XianXue]地报销,其中环节较多,手续较繁杂,给献血[XianXue]者用血[YongXue]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影响到部分无偿献血[XianXue]者的积极性。

    对此,杨蓉娅代表建议,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献血[XianXue]者跨区域享受免费用血[YongXue]制度,以保证献血[XianXue]者可在全国范围内享受足量免费用血[YongXue],保护无偿献血[XianXue]者的积极性。

    针对献血[XianXue]法规定的年龄及献血[XianXue]量,杨蓉娅代表建议,参照国内外献血[XianXue]实践,适当放宽限制。例如,在年龄方面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8岁至65岁,将我国现行献血[XianXue]年龄适当放宽至18岁至60岁。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芜湖市委书记陈树隆表示,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加大献血[XianXue]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市民知晓率,增强无偿献血[XianXue]意识。“我希望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无偿献血[XianXue]的队伍中来。”

    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看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院手术量增加,使得临床用血[YongXue]需求日益上升,但我国献血[XianXue]量有限,且增长速度无法跟上用血[YongXue]增长速度。

    刘忠军代表认为,鼓励无偿献血[XianXue]是应对“血荒”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在血及血液制品日趋紧张的今天,大力提倡在手术时采用自体血回输,同样可以为解决血液供应不足问题“开源”。

    刘忠军代表告诉记者,自体血回输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在我国已使用10年左右。“自体血回输在北医三院骨科已成为常规使用技术,70%—80%的手术不再需要异体输血。”

    谈及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推广,刘忠军代表认为,这不仅需要改变临床用血[YongXue]观念和用血[YongXue]习惯,还需要卫生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条例,尽量减少异体血液的使用,以制度或法规的形式保障临床用血[YongXue]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临床用血[YongXue]“开源节流”。

     相关链接
    ·贾庆林:祖国统一需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同心协
    ·外交部就利比亚等国局势提出解决三原则
    ·贾庆林从6方面提出2011年政协工作部署
    ·温家宝会见巴西外长帕特里奥塔
    ·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议程
    ·杨超委员建议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资金运用渠
    ·解放军政协委员:研发歼-20是为保护领空
    ·交通部:已道路转运撤出利比亚国民15557人次
    ·贾庆林:政协加强团结联谊工作
    ·贾庆林:政协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