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铁路公安系统转制基本完成 将由公安部直管
2009-10-23

    前一段时间备受关注的铁路公检法转制问题,近日有了新的进展。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铁路公安系统的转制考试已于上月进行,目前,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只等最后公布,将划由公安部直属管理,而铁路检察院和法院的转制仍在进行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同时在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目录中发现,铁路公安首次纳入了国家公务员招录,职位属性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这意味着铁路公安民警正式纳入公务员编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题目与公务员考试一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广州铁路公安局知情人士证实,铁路公安机关转制人员考试,已经于9月12日、15日、19日分三批进行,考试由国家公务员局统一组织。“考试题型与公务员考试完全一样”,不过,该人士透露,可能难度上没有国家公务员考试难度高,因为一个是转制考试,一个是招录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财、权暂时照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转制后的铁路公安机关有哪些变化?“一切照旧”,“人、财、权”都没变,广州铁路公安局一名基层民警说,目前,收入上一点都没变,明年1月份可能会有些变化。因为公务员是拿固定工资,而目前他们的收入跟完成工作的考核有很大关系。据了解,转为公务员后,最明显的变化将体现为退休后的收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公安部铁道部共管3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转制后,铁路公安的管理部门由铁道部变为公安部,直属管理。不过,据内部人士透露,转制的过渡期将有三年,期间公安部和铁道部共管,三年后则完全由公安部主管,对外称公安部十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铁路检察院法院12月转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铁路公安不同,铁路检察院和铁路法院至今未接到正式转制通知。但担任一定职务的广州铁路中级检察分院的罗杉(化名)表示,现在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检察院和法院的工作人员不用参加转制考试,因为检察官和法官当初都是通过了司法考试的,因此可以直接转;另一种说法则是,依然要参加由国家公务员局和铁道部联合举办的公务员转制考试。“不过,具体通过哪种途径现在依旧没有确定。但今年12月份一定转。”罗杉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广铁招公安:无工作经验限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首次纳入国家公务员招录的铁路公安,招录部门名称及用人司局为全国18个铁路公安局,每个公安局招录的岗位多则百余个,少则数十个,总数达到1087个。其中,广州铁路公安局此次共招95人,招录人员将会被派往广州、深圳、肇庆、惠州、海口、怀化、衡阳、长沙等8个铁路公安处下辖的基层岗位工作。招录的岗位主要为车站派出所民警或线路警务区民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发现,这些岗位对学历要求不算太高,约一半只要求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岗位明确要求“铁路方向”。此外,让不少应届毕业生为难的基层工作经验在这里“无限制”,而且面试人选与计划录用人数的确定比例为5比1,是所有中央直属单位招录部门中比例最高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创业板今开板 迈向多层次资本市场
    ·铁路公安系统转制基本完成 将由公安部直管
    ·“前锋-2009A”演习落幕 陆空两军种联演成
    ·中日韩将协商落实设立三国自由贸易区议题
    ·呼市越狱事件追踪:司法部工作组进驻呼市二
    ·统计局:中国目前不存通货膨胀问题 但存通胀
    ·外交部:中方对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有三点期
    ·中国驻东盟大使谈南海问题 吁双边对话协商
    ·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正式实施 45%药品下
    ·胡锦涛称"中国足球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