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月8日,护路工人正在抢修擂禹路。中图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1月8日,一名司机在擂禹路上为车辆加装防滑链。中图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图社四川北川禹里乡1月9日电 题:北川:风雪阻断“生命线” 记者夜探禹里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大江 吴晓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年第一场雪,不经意间竟成为北川2009年迎接的第一场考验:大雪将北川“生命线”擂禹路阻断。冰雪路的另一端,生活着12个乡镇、6万多名受灾群众,他们的状况究竟怎样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带着这样的念头,记者勇闯冰雪狰狞的冒火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冰封“生命线” 命悬冒火山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长冰雪路,光滑如镜面,人踩在上面很难站得住。在这样的路况下行车,记者乘坐的大众途锐越野车突然遇险:那只是一个并不长的坡道,司机突然发出变了调的吼声“我刹不住车了”,记者感觉本来正在爬坡的车辆猛然后滑,在尖叫声中,越野车奇迹般地停了下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好悬!汽车后轮离悬崖边不足一尺!一车人惊出一身冷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1月8日下午3时,中图社记者驱车通过擂(鼓)禹(里)路前往北川禹里乡时,在冒火山遭遇的惊险场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的第一场雪,于1月1日凌晨开始飘落,将擂禹路海拔2180米的冒火山吞没,擂禹路这条维系北川关内12个羌藏族乡镇、6万多名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命线”再次阻断。据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雷建新介绍,擂禹路有近18公里的冰雪路,并且出现两处沉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擂禹路这条北川“生命线”多灾多难,特殊的地形地貌令其异常脆弱。“5·12”汶川大地震造成90%以上的路基毁坏,形成7个堰塞湖,36公里道路需重修。按照计划,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分别从擂鼓镇和禹里乡修起,在冒火山会合;2008年6月,只差5公里就修到冒火山了,泥石流却把80%的路段冲毁。9月,特大暴雨引发特大泥石流,先前已修完的约20公里路基,仅有800米基本可用。 tujian.org 2009年1月2日至7日,擂禹路全线实行交通管制,同时全力抢修。从8日开始,实行有条件的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危机四伏的“生命线”临时抢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到擂鼓镇后,记者换乘一辆北京吉普,司机姓刘,有25年驾龄,常年跑川藏线,有着丰富的冰雪路驾驶经验。在他的带领下,8日下午4时半,记者一行重返擂禹路,翻越令人望而生畏的冒火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擂禹路B段,苏堡乡桥楼村附近,10多名施工队工人正在清除路面积雪,64岁的袁定书告诉记者,对付冰雪路较麻烦,先得用挖掘机将铲出的积雪和淤泥进行初步清理,装载机从山下运来砂石,推土机再将砂石推向初步清理的道路,“这个过程要反复几次,才能将道路铺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川交通部门已投入60多台(套)机械、220人对擂禹路展开抢修。一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擂禹路虽然全线抢通,但冰雪路仍然危机四伏。” tujian.org 6万多受灾群众生活无大碍 tujian.org 虽然擂禹路全长只有36公里,从擂鼓镇出发,我们驱车却花了整整3个小时才到达禹里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禹里乡是“5·12”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唐家山堰塞湖的回水淹没,给这个美丽的羌乡带来了深重灾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出乎意料的是,尽管大雪封山,但处于河谷地带的禹里乡却未见雪的踪迹。受灾群众大多住在自建简易过渡房,这种用木头搭架、围以牛毛毡和木板的房子,在地震灾区很常见,有的地方管它叫“叉叉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晚上9点钟,记者随意推开学校附近的一间“叉叉房”的门,觉得一股暖意扑来。72岁的主人刘太元正和爱人烤着木炭火。“大雪封山,但我们生活没有任何问题。”刘太元拨弄着火盆里的木炭说,国家发了米和钱,2亩多地的粮食直补140元也拿到手,乡上买东西很方便,日常用品都有,每人发有2床棉被,“叉叉房”虽说简陋点,但冬天还是保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因雪阻断的路段位于高山林区,沿途居住的群众很少,目前尚无群众遭受雪灾的报告。”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雷建新说。 tujian.org 即使发生了受困的极端情况,我们也有备无患,建立了应急过冬物资储备站。禹里乡党委副书记伏占国说,目前该乡已筹备大米、面粉、菜油、食盐110吨;棉被1万床,棉衣、棉裤、棉鞋1.4万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底,北川在全县12个乡镇落实储备了各种应急过冬物资,短期之内,能保证6万多名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