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上海出台服务企业九大举措
2009-05-19

中图社上海1月9日电(记者杨金志)上海市政府9日出台九方面服务企业的措施,全力确保增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9日上午的市政府服务企业全力保增长工作会议上说,保增长是今年上海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服务企业是保增长的重要举措。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项措施是加强应急保障和运行监测。目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正研究建立产业运行安全应急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产业、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难关。上海全市1000户重点企业和1100户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被列入监测预测范围,同时100个重点产品、10个重点产业和10个重点区域将得到重点关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是支持企业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重点做好银企对接、供需对接、产业链对接、工贸对接四个对接,抓住扩大内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机遇,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在世博会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以及国有企业投资、技改项目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国产自主品牌装备,并支持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上海将连续三年、每年500项滚动实施重点企业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产业能级和整体竞争力。上海还将积极争取国家技改鼓励政策,对企业技改项目、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等给予支持,并支持企业购买国际先进技术、装备、仪器仪表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是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上海将启动一批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聚焦民用航空、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等10个领域。同时,上海还将建立全市统筹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工作机制,以及“平台与项目对接”的产学研接力协同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是落实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在上海重点发展的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中,将推动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六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聚焦总集成总承包、咨询、租赁、节能环保等10个方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加快信息服务业政策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七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措施包括在钢铁、汽车、石化等行业实施B2B领域专项支持计划;重点推动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平台在各类产业中的应用;支持大型企业剥离IT部门,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支持工业企业与IT企业合作开发重大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八是加强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和服务。服务中小企业方面,上海将争取中央财政中小企业支持资金,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探索推动中小企业信托产品等试点工作。服务央企方面,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与央企的沟通协调机制和服务工作制度,为央企在沪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九是加快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整治无望的企业和生产线,上海将加快实施关停调整。在世博会前,上海将调整若干家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并继续加大世博会周边地区、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域等重点区域的调整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