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jian.org “其实不是我们在努力,而是我们的老师在退步,因为他们的成本太高……”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原董事长 倪润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道德感是做企业的基础。” ——TCL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李东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所有的人都在喊狼来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应该也变成狼,才能与狼共舞。” ——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企业的得失成败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李安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木壳电视引出的回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复兴路83号,住着一位谢文老人,她大概是中国最早拥有彩色电视机的人之一。虽然已90高龄,但回忆起当年她家买彩电的事,老人还是挺兴奋。谢文老人轻轻扯下一块纱巾,露出了一台现在已经基本绝迹的老式电视机——20多年前“千金难求”的北京产昆仑18吋彩电:有点像钢琴漆的木壳漆,8个按键,没有遥控器。轻按开关,虽然没几个台,但电视画面依然清晰亮丽……难怪老人要把它保留至今,留作纪念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北京有电视的家庭凤毛麟角,而整个中国家电制造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半导体收音机、手电筒、台灯就是家电的内涵,国内根本没有彩电制造业。就连赫赫有名的北京电视机厂、上海电视机一厂生产的小屏幕黑白电视机也才刚刚供应市场。北京只有少数人家购买了9吋、12吋的国产黑白电视机,如北京的“昆仑”、上海的“金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70年12月26日,在曾生产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的天津712厂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算是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但由于成本太高,并没有形成批量生产。而谢文老人家的18吋彩电,则是北京电视机厂此后的产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供不应求。在改革中尝到实惠的人们,开始接触各种新鲜制造业产品。“小黑白”打开了人们心中的一扇窗,洗衣机、电冰箱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百姓的兴趣开始从黑白电视机转向更高品质的彩色电视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缩小我国电视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有关部门决定从国外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快电视机产业的发展步伐。 tujian.org 1978年的1月、7月,前国家计委先后组织了两批人员到日本考察彩色电视机及其配套元器件的生产技术。当年代表上海电视机一厂前去日本考察的潘录志,现在早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据他回忆,日本的制造企业给人最大的震撼是工作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在日立车间,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电视机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程度高,工作高效,质量稳定,开箱合格率几乎达到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在国内,当时电视制造业水平较低,发展缓慢,各厂家自行研制的彩电不能形成生产规模,成本太高,消费者难以接受。彩色显像管等主要部件仍需从国外进口,加上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彩电制造业在生产规模、产量、产品性能等方面远远落后于日本,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潘录志一行回国后,促使上海电视机一厂表达了要求引进彩电生产线的强烈呼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78年12月,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一厂引进我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紧抓机遇,电视机一厂迅速成立了引进项目筹备组。经过历时一年的艰苦谈判、分析、比较,从日立公司分别引进了年产10万台的37厘米和56厘米的彩电生产线及成套技术设备。1979年12月,双方在北京签订合同。1982年10月,该生产线正式竣工投产,生产14吋、18吋金星牌彩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金星牌彩电是那么落后:卧式造型,圆头圆脑,右边8个键,没有遥控器……但它却标志着我国彩电制造业走过了自行摸索的阶段,搭上了承载先进技术的快速列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世界最大电视机生产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彩电业,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在引进生产线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实施了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该工程共引进了286条彩电配套电子元器件生产线,改变了我国主要依靠散件组装彩电的状况,使彩电国产化水平超过了95%.其中,咸阳彩虹显像管厂是国内第一个彩色显像管生产厂。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段时间,全国共引进大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涌现了许多电视机制造企业,金星、昆仑、熊猫、牡丹、飞跃等各种品牌的电视机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让人眼花缭乱。电视机技术的引进标志着我国电子工业的腾飞,彩电产业迅速成为中国电子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5年前后,我国电视机年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然而,此时国内的电视机普及率还相当低,城乡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视机的数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仍有极大的空间和潜力未开发。而到了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tujian.org 品牌“价格战” tujian.org 此时,虽然国产彩电的数量和规模已经有了空前发展,但国内企业引进的生产线在技术上仍然落后,品种、功能、质量、价格等诸多方面仍无法和进口彩电相比。在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不但新增市场空间被拥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外国彩电企业所夺占,就连原有市场上国产彩电产销量的增长势头也受到国外品牌的威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意识还比较薄弱,外国品牌常常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像彩电,国内很多消费者的首选都是日本品牌。新一轮的抢滩战役中,外资品牌拿下了近八成的市场占有率,其中松下、东芝、日立等日本品牌占据着绝对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冲破外资品牌统治中国彩电市场的局面,彩电业展开了“价格战”。1989年8月,长虹率先挑起了价格战,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降价。这实际是中国彩电业清理门户的第一步,它迅速打垮了国内众多的大小彩电品牌,50天后,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彩电降价政策。从此,国产彩电摆脱了计划经济的阴影,由市场掌舵,企业首次取得了产品营销的主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低价优势使国产品牌抢回了失去的市场,并使彩电在中国迅速普及。不久,城镇居民彩电拥有量接近100%,农村的彩电拥有量也已经达到了3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6年,国产彩电销售额首次超过进口彩电。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比逐渐由以前的2∶8变成了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激烈的价格战不仅淘汰了市场上实力较弱的品牌,也使存活下来的品牌树立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有彩电企业98家,国产品牌彩电年产量高达3500万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彩电业在生产技术、产销量、企业管理等方面已全面进入成熟期,形成综合性品牌竞争优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向“跨国”的精彩一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2002年起,我国平板电视市场开始启动。2008年,平板电视市场容量超过1500万台,呈高速增长态势。 tujian.org 如果说,中国彩电制造业在CRT时代的辉煌靠的是价格和规模优势的话,那么在平板时代,中国品牌是通过勤修内功,积极寻求在平板电视品质上升级和对核心技术的突破,确立了中国平板品牌的强势地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时间,国内各知名电视品牌均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液晶电视领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康佳推出了背光源可调技术,可自由选择发光效率更高的背光源;TCL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自然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平板电视能耗偏高的问题,在大幅提升画面质量的基础上,可以让液晶电视能耗降低50%以上。这两项技术,使得我国平板能耗研究与世界同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年6月16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在海信诞生。 “信芯”的成功,彻底打破了国外芯片的垄断地位,直接导致了同类进口芯片价格大幅度下降,从13美元降到了5美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过几年来在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国产彩电企业除了继续保持在低端市场的优势,部分企业在高端市场中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长虹、TCL、海尔等企业陆续开始平板电视普及风潮。 由于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发力,一直占据高端市场的外资品牌电视也被拖进价格战,越来越多的低价合资平板电视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以来,国产电视品牌又不约而同地推出多功能电视新品:康佳的I-SPORT运动高清系列,海信的超薄LED,TCL的X9高清影像互动电视,创维的酷开TV系列,逐一向世人展示各自的独特魅力,备受市场青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彩电制造业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产业链优化,快速发展壮大,迅速抢占了市场高地。平板电视出口也高速增长,所占比重超过五成。2008年1~5月,我国出口液晶和等离子彩电989.9万台,增长60.8%,占同期我国彩电出口总量的5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2.6个百分点。像许多“中国制造”一样,中国彩电企业也完成了走向世界的精彩一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制造业30年之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78~1987:中国制造业复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在这个十年当中,国营企业还是中国制造业的绝对主流,一些军工企业开始生产民用产品。而这十年,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供不应求。在改革中得到实惠的人们,开始接触各种制造业的新产品,“三大件”不断变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逐渐成为所有家庭的必备电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8~1997:民营制造业崛起,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十年,广东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在走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家充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成就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他们靠灵活的市场嗅觉和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逐渐赢得了竞争优势。研祥智能、恒安纸业、正泰电器等很多民营企业,正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原始积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8~2007:中国制造业融入世界,“中国制造”闻名全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的制造业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这些企业研发能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比较高,已经开始走向全球,如联想、海尔、华为等。而ERP、PLM、CRM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开始成为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联想收购IBMPC,更是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2007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GDP的40%以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0年来,中国制造业基本保持了12%~14%的增长速度,增速已经连续20年居全球之首。 tujian.org lign=left> 低价优势使国产品牌抢回了失去的市场,并使彩电在中国迅速普及。不久,城镇居民彩电拥有量接近100%,农村的彩电拥有量也已经达到了3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6年,国产彩电销售额首次超过进口彩电。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比逐渐由以前的2∶8变成了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激烈的价格战不仅淘汰了市场上实力较弱的品牌,也使存活下来的品牌树立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有彩电企业98家,国产品牌彩电年产量高达3500万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彩电业在生产技术、产销量、企业管理等方面已全面进入成熟期,形成综合性品牌竞争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向“跨国”的精彩一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2002年起,我国平板电视市场开始启动。2008年,平板电视市场容量超过1500万台,呈高速增长态势。 tujian.org 如果说,中国彩电制造业在CRT时代的辉煌靠的是价格和规模优势的话,那么在平板时代,中国品牌是通过勤修内功,积极寻求在平板电视品质上升级和对核心技术的突破,确立了中国平板品牌的强势地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时间,国内各知名电视品牌均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液晶电视领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康佳推出了背光源可调技术,可自由选择发光效率更高的背光源;TCL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自然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平板电视能耗偏高的问题,在大幅提升画面质量的基础上,可以让液晶电视能耗降低50%以上。这两项技术,使得我国平板能耗研究与世界同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年6月16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在海信诞生。 “信芯”的成功,彻底打破了国外芯片的垄断地位,直接导致了同类进口芯片价格大幅度下降,从13美元降到了5美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过几年来在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国产彩电企业除了继续保持在低端市场的优势,部分企业在高端市场中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长虹、TCL、海尔等企业陆续开始平板电视普及风潮。 由于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发力,一直占据高端市场的外资品牌电视也被拖进价格战,越来越多的低价合资平板电视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以来,国产电视品牌又不约而同地推出多功能电视新品:康佳的I-SPORT运动高清系列,海信的超薄LED,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