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开通 tujian.org “老赖们”的日子不好过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图社电 (记者盖雷平)记者日前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从2009年3月30日起面向社会开通,社会各界可通过该平台查询全国法院2007年1月1日以来新收及此前未结的执行实施案件的617万个被执行人信息。 tujian.org 最高院副院长江必新介绍说,从司法实践来看,法律文书生效后,多数当事人都能够自觉履行义务。但是,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当事人,有履行能力却不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在人民法院判决后,能逃就逃,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能赖就赖,想方设法采取一切手段来对抗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近年来执行案件的统计数据表明,需强制执行的民商事案件比例呈上升趋势,当事人自动履行的比例逐渐下降。这不仅使众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实现,而且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必新说,实践证明,仅仅着眼于运用强制执行的手段来解决“执行难”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较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在执行方面的情况,我们发现发达国家尽管执行到位率都不甚理想,但大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当事人大都能自动履行,而当事人能够自动履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一个让当事人不敢、不愿、不能和不想逃避债务的执行威慑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当事人消极执行、规避执行或抗拒执行的成本要远远大于自觉履行义务的成本,如果一个人或单位不自觉履行裁判所确定的义务,他们将在道德、信用和经济上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不履行义务的人不能够信贷、不能够置产、不能够出境等等,他们缴纳的保险金要比其他人高出许多,甚至直接影响其市场经营活动和日常的生活消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建立一套旨在有效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即借助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加强与银行信贷、工商注册登记、出入境管理、产权管理等职能部门的联动,向社会公开执行案件信息,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加大对不主动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的制裁力度,加重被执行人的失信成本,挤压被执行人的社会活动空间,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tujian.org 根据人民群众对执行案件的信息需要,人民法院主动向社会提供被执行人信息,是执行联动威慑机制的重要内容。此次开通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是建设旨在有效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的重要工作举措。查询案件的范围为,全国3484个地方法院已经录入各类执行实施案件524万余件,其中已结案件380万余件,未结案件144万余件;涉及当事人1167万余个,其中申请执行人550万余个,被执行人617万余个;被执行人中自然人423万余个,法人或其他组织194万余个。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保证信息数据的公信力,最高法将“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 平台放在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上,网址为“ www.court.gov.cn”。目前设置了被执行人姓名或名称、身份证号码或组织机构代码、执行法院三个查询项目。 tujian.org 此次提供查看的内容暂为被执行人姓名或名称、身份证号码或组织机构代码、执行法院名称、执行案号、执行标的、案件状态六个信息项目。今后,随着信息录入工作的推进,有关信息内容录入更完善后,将根据社会需要,逐步增加查询的信息内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