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应关注珍稀树木金钱松的保护
2009-05-14

编辑同志:

金钱松树形美观、生命力强,是绿化、美化城乡的优良树种。历史上野生金钱松曾遍布亚洲、欧洲、美洲。但是到了近代各地野生金钱松都相继灭绝,唯有我国长江中下游残留少数,成为现今仅存于中国的单属单种特有植物。由于金钱松特殊的分类地位,成为植物系统的重要研究对象,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钱松作为宝贵的植物遗产,和其他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一样,受到我国法律的严格保护。《刑法》第344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非法采伐珍贵树木二株、二立方米以上或者毁坏珍贵树木致使珍贵树木死亡三株以上的即属情节严重,刑期在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浙江省的西天目山北麓,野生金钱松分布较多,对这大自然的恩赐,当地一些林农却视如草芥,举起刀斧向金钱松下手,以致屡屡有人因此获罪。据了解,近年来有一个乡就先后有数十名林农因砍伐金钱松被林业公安机关立案调查,经查实发案共达42起,砍伐金钱松最少的1株,最多的近20株。 tujian.org

值得注意的,作为国家大力倡导保护的“国宝”金钱松,林农盗伐滥伐并非为了出售获利,而仅仅是毁损致其枯死。究其原因有三:

tujian.org

一是金钱松虽然树种珍稀,经济价值却小。金钱松材质脆弱,容易折断,不仅不能用来建房,连做家具隔板的效果也不佳,勉强当作烧饭、取暖的柴火,其炭火也不如枥树等杂木旺盛,中看不中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是金钱松在局部区域“泛滥”,导致珍稀树种不被珍惜。金钱松的种子有翅,能随风传播,自然繁育率极高,且长势很快,枝丫伸展幅度宽,频频与经济林木抢阳光争肥料占空间,无异于从林农口中“夺粮”。因为金钱松繁殖速度太快,在当地已“泛滥成灾”,林业部门想进行成林普查,都难以完成,林农更难有珍惜“珍稀树木”的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是金钱松保护与林农经济利益严重冲突。不论金钱松长在谁家地里,都归国家、集体所有。砍了它,就要蹲监狱,任它生长,就白白牺牲了小家的利益。作为祖祖辈辈靠山致富的农民,在毛竹、山核桃、白茶、高山蔬菜身价日增的今天,当地林农有自己的一本账:养20棵金钱松,就要损失200多棵毛竹,这可要损失2000多元钱。2000多元钱,相当于一个山区农民一年的收入。当地人甚至无奈地说:谁家山上金钱松多,谁家就倒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金钱松等珍稀植物的保护,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是亡羊补牢式保护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保护成果,但实施效果却未必理想。涉案受处罚的人员往往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四五年的刑罚不仅使他们认为刑罚太重,也使其家庭遭受较大经济损失,进而引起林农对珍惜植物保护的抵触情绪。这些案件不仅给广大林农敲响了警钟,也给如何妥善管理珍稀树木,实现国家、农户双赢带来许多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此,我们应该拓展珍稀植物“被动管护、消极养护、惩罚保护”的保护思路,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改变保护金钱松的经济受损,毁弃金钱松的收入增加的不正常现象,探索保护开发并举,走出一条国家、集体、林农三得利的良性、长效保护路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苏省 龚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
    ·中组部: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两万名
    ·中宣部公布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
    ·李克强: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目前过半乡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
    ·吴邦国与意大利参议长举行会谈并签定期交流
    ·财政部发改委发文为节能空调设最高限价
    ·就媒体报道美军有关人士涉华言论,外交部发
    ·中国四万亿投资进展迅速 中央投资已完成4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