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推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图鉴 > 特色历程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不是“普世价值”
2009-06-03


  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本身来看,也是具体的,是发展的。普遍真理来自于社会实践,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众多的个别事物的认识升华,上升到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而取得的,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不是终极真理,总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因为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永远不会是静止的。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但在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受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因而在认识的深刻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正如列宁所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5也就是说,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也应该是这个态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也必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而深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性来看,只有把普遍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普遍指导作用。普遍真理是对事物共同本质的反映,它不可能囊括事物的所有属性和特点。它必须通过具体的、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中深刻地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在这里讲了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在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丰富、完善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只有通过一定的民族特点,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地表现出来和发生作用。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即通过民族形式应用到具体环境、具体斗争中的马克思主义。可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并不是抽象的,也不是永恒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tujian.org



  总之,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也是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性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孤立出来,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普遍性,不讲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具体性、历史性,割裂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以此来论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普世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这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形而上学的表现。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把普遍真理当作僵死的教条,从而脱离本国国情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等同于“普世真理”、“普世价值”,在认识方法上源于把真理的客观性与认识真理的主观性混为一谈,把真理的客观性混同于主观判断的“普世性”。我们知道,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性是一回事,而是否承认这一真理、是否按照这一真理揭示的规律去行动,则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一问题上,无产阶级认识到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客观真理,根据这一规律的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资产阶级则不承认这一规律,并利用一切手段阻挠这一规律的实现。可见,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的问题上,两个阶级的态度显然完全不一样。从这个意义说,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并不是人们普遍认同的真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理论上说,这源于认识真理是人的主观活动。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认识的角度以及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人们对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却可以是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真理的客观性与评价真理的主观性,两者是一元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因此,只有既看到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是颠簸不破的客观真理,同时又看到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问题上,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客观性并不必然得出人们主观判断上的“普世性”,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形成科学的真理观。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马克思主义语汇中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观念

  不具有普世性的内涵鼓吹“普世价值”的人往往把不同阶级、不同的人群存在的价值观念中的共同点,抽象出来把它叫做“普世价值”。比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资本主义国家讲,社会主义国家也讲。资产阶级的语汇里有,马克思主义的语汇里也有。有人据此得出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是全人类普遍追求的“普世价值”。既然马克思主义也提倡自由、平等、民主、人权,那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认同这些理念是“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是认可“普世价值”的存在。这种思维方法是只看共性,不讲个性,只认一般性,不看特殊性,是形而上学的做法。

  从哲学上讲,共性或一般性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们在思维中可以抽象出事物的共性或一般性来,但在现实中,共性或一般性脱离不了个性、特殊性。共性或一般性总要寓于个性、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性与特殊性表现出来。我们所见到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事物。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基本道理。而且,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对事物的抽象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是变化、发展的,要经历一个从不知到有所知、从较浅的认识到较深的认识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事物的共性或一般性,总是要受到人类认知能力与手段的影响,其内涵也必然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亘古不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要随着人类认知能力而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共性或一般性,当作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的存在依据,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马克思主义语汇中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而言,由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属于观念或理念的产物,是上层建筑的范畴,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些观念或理念总要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并由这个社会的经济关系的性质所决定。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下,人们赋予同一个价值观念以完全不同的内涵。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对同一客体的判断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因此,价值观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的、不变的,并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向来强调价值观的阶级性,从未把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宣扬为超阶级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不仅如此,同时更一再点明了这些资产阶级价值观背后蕴含着的阶级性。

  比如在民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从不热衷于谈论什么“一般民主”、“纯粹民主”或者“普世民主”,而强调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阶级的民主。认为这是民主的实质。列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民主同时又是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最无情地镇压无产阶级的敌人的机关7。无产阶级专政是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和建立无产阶级民主8。列宁也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镇压被剥削劳动群众,而无产阶级民主则要镇压资产阶级。“在这一点上,考茨基和王德威尔得都是瞎子。这些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叛徒是跟着资产阶级跑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要求他们避开这个问题,隐瞒这个问题,或者公然否认这种镇压的必要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恩格斯曾针对资产阶级所宣扬的“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敏锐地指出:这个所谓的理想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目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列宁更尖锐地指出:“只要阶级还没有消灭,任何关于自由和平等的笼统议论都是欺骗自己,或者是欺骗工人,欺骗全体受资本剥削的劳动者,无论怎么说,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只要阶级还没有消灭,对于自由和平等的任何议论都应当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哪一个阶级的自由?到底怎样使用这种自由?是哪个阶级同哪个阶级的平等?到底是哪一方面的平等?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地回避这些问题,必然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资本的利益、剥削者的利益。只要闭口不谈这些问题,不谈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自由和平等的口号就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谎话和伪善,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用形式上承认自由和平等来掩盖工人、全体受资本剥削的劳动者,即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中大多数居民在经济方面事实上的不自由和不平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很显然,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有了资产阶级雇佣和剥削工人阶级的权利和自由,也就没有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自由;满足了资产阶级追逐利润的需求,工人阶级就只能忍受剥削和压迫。而一旦资产阶级统治受到威胁时,共和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格言,就会“代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骑兵,炮兵!’”。

  可见,根本不存在超阶级的适用于一切人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不是“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也不是“普世价值”。某些人起劲鼓吹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是要维护“普世价值”这个伪命题的存在,是要为一些人继续宣扬“普世价值”、继续招摇撞骗留下方便之门。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科学解释价值观必然具有的历史性、阶级性,彻底拆穿“普世价值”的谎言,才能使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免遭错误思潮的误导和破坏,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王兆铮:《共产党宣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彰显
·在真读上下功夫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
·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不是“普世价值”
·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