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民委:西部大开发10年是民族地区发展最快时期 |
2009-11-23 |
|
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司长乐长虹(右二)、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副司长张志刚(左二)、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副司长彭泽昌(右一)出席通气会,通气会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巡视员王庆朔(左一)主持。人民网记者唐述权摄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唐述权)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21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举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专题通气会,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司长乐长虹介绍了国家民委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的有关情况。
乐长虹说,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我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分布在西部地区,还有3个自治州和15个自治县比照享受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西部地区的86.5%,占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的96.7%。我国陆地边境线长约2.2万公里,其中约1.9万公里在民族自治地方,与周边14个国家接壤。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族地区(指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多民族省)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774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4293元提高到2008年的16057元。西部民族地区首次实现生产总值年增量突破1000亿元用了45年,突破2000亿元用了10年,突破3000亿元用了2年,突破4000亿元只用了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84亿元,是1999年的4.7倍,年均增长18.7%。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民族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99年的272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453亿元,增长了6.8倍。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建成,交通、水利、能源及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截至2008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5万公里,是1999年的2.5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353公里,是1999年的7.1倍;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9617公里,是1999年的1.4倍。
·国家民委:民族地区奶、棉、气、糖等产业全国第一
·国家民委:西部大开发10年民族地区GDP翻近两番
·10年来共1381个集体1425名个人受民族团结进步表彰
·国家民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累计投入25亿多元
·国家民委:42%边境县农民收入达到或超过省区水平 tujian.org
·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干部近300万5000多人外地挂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