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复兴打造智慧中国 “臭老九”成“香饽饽” |
2009-09-07 |
|
八月底、九月初,几则新闻并不惹人注目但却引人遐思:中国工程院院士、八十四岁高龄的钟世镇获得二百万元的广东科技突出贡献奖;福建三十三位“杰出人民教师”,每人获得三十二万元的商务轿车一辆;杭州将拿出一百五十万元重奖科技人员,并将于十月专门召开表彰大会……
在新中国六十华诞来临之际,各省市的科教工作者纷纷成为庆功会上的主角。昔日“臭老九”在这个“科教兴国”的时代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
tujian.org
乌鲁木齐大规模群众聚集事件总体趋于缓和
tujian.org
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全球率先问世投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砸掉事业单位"铁饭碗"
也要砸掉"金饭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审计署5年来发布6千余篇审计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国情报告:在破解世界性难题中前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十年“文革”,使中华文明饱受摧残。作为社会“大脑”的知识分子被冠之于“臭老九”之名,成为当时最卑贱、最受人唾弃的阶层。新中国前进的车轮也在“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论调中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局面。
一九七六年金秋,中共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也宣示着中国进入一个“文化复兴”的新时期。
在国务院批准《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后,中断十一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得以恢复。作为最早的拨乱反正之举,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挽救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输送并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和人才,成为中华民族实现新腾飞的重要基石。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的出台,使得中国知识分子走到了时代发展的前沿。
但在解除政治桎梏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一度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脑体倒挂”成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热门话题。
一九九五年无论是对于知识分子,还是中国的发展而言都是一个重要节点。是年五月六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次年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确定了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推动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中国知识分子在以其智慧和才华不断提升中国“硬实力”的过程中,也使得自身地位不断攀升——这个曾经排名“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臭名昭著”的“老九”,一跃成为最受民众尊敬的精英阶层。
而在此之前,“知识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选拔带头人的主要依据之一。从中央领导集体至省市各套班子直至小小的村官,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知识型和专业型人才比比皆是,中国政坛彻底告别了“泥腿子”时代。
这个充满智慧和能量的东方大国,正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如二00六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所言,在很多领域的改革中,中国已经走在前面,日益成为创新改革的带领者。“如果中国未来成为‘头条’,我绝不会感到惊讶。”
中国对科技、教育的重视,也带来了全社会的求知大潮和文化复兴,国民素质整体大幅提升。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日渐展露出其现代文明的“软实力”。(记者
王祖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