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消息:2009年6月30日起,11名来自京城的官员,相继到重庆市10个市级机关报到。此前,安徽、湖北媒体也相继发出消息,来自中央金融单位的干部将在省内挂职担任副市长等职。这些成批空降“京官”的来历与以往有所不同,而是地方主动向中央要来的。
地方向中央“要人”,“京官”成批空降意在双赢,这自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不过,要把这一举两得的好事做好,还需要警惕三种弦外之音:
第一:“京官”空降是中央的决定和战略,蔚然成风,势不可挡。除了锻炼干部,也许更主要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力度,这是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的一个重要举措,防止和克服一些地方上长期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等弊政。难免有一些地方存在这样的想法:与其中央派人,不如地方要人,这样更符合地方的利益,有的则不免夹杂着“以退为进”的策略。
第二:地方主动向中央“要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要政策、要对口支援的“敲门砖”。尤其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各方面都很困难而中央又适时提出了四万亿投资的“大蛋糕”,如何抢到手、分一块,地方上早已是虎视眈眈、跃跃欲试,甚至垂涎三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关键和最紧要的是破解“跑部进厅”的门槛、关系和路子。有了空降“京官”的引路人,自然走上层路线、疏通关系和得到支持就更方便一些。
第三:现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形势日趋严峻,有的领导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如果再干不了、干不好就可能被撤职,所以这才有了危机感,“求贤若渴”,开门纳贤。显然这也是“权宜之计”,缓兵之策。
鉴于以上三种"弦外之音",我们也不得不有所注意和防范,主要是以下三点建议:一是空降的“京官”必须牢记中央的重托,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二是空降“京官”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杜绝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严格按政策和原则办事;三是加强对地方主官的考核管理,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中央和地方的双赢,把一举两得的好事切实做好。(梁煜璋) tujian.org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