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即将正式执行护航任务
2009-07-29
我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经过10余天的航渡,已穿越台湾海峡、西沙、南沙,航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将于7月30日前后进入亚丁湾、索马里任务海域正式执行护航任务。 这次护航行动具有持续时间长、跨越区域大、环境艰苦、面临海盗活动形势复杂严峻等特点,如何做好护航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护航官兵始终以饱满精神状态、高昂战斗士气投入行动?如何树立编队正义文明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护航行动海上“生命线”?记者就此专访了第三批护航编队副指挥员温新超。 温新超说,护航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涉外性,为贯彻“依法护航”的方针,编队指挥所组织全体官兵学习掌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等国际法律法规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熟悉法律处置要点、法律应对程序和法律保障措施,提高官兵依法处置问题的能力。同时,重点抓好国际礼仪、沿岸国风土人情、海洋环境保护的教育,引导官兵在护航中尊重他国法律规定和风俗习惯。编队还印发了《护航任务法律政策手册》,完善法律骨干队伍建设,专门对全体官兵进行了法律运用和法律取证的业务培训。 温新超介绍说,为确保护航任务常态有效进行,我们着力培养官兵坚定的政治信念、过硬的战斗作风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编队以“科学发展指航向、核心价值育精兵、蓝盾行动建新功”为主线,广泛开展“在护航中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官兵“忠诚于党爱我舰、热爱人民护好航、报效国家砺精兵、崇尚荣誉扬国威”。 温新超说,目前任务海区季风盛行,风浪较大,高温高湿高盐环境恶劣,在执行任务中为加强对官兵的人文关怀,丰富文化生活,编队在舰上开通了小广播和闭路电视,还编印了海上快报,计划开展以出访纪律、外事规定、国际局势为主要内容的“维护和平、建功大洋”知识竞赛,组织锣鼓队舞狮队文艺演出,开展“人民海军向前进”庆八一演讲比赛、“铁拳扬国威、蓝盾铸和平”海上赛诗会、“海上当先锋、护航建功业”专业技能大比武以及“亚丁护航铸辉煌、丹青书写爱国情”书画展、“蓝色航线”摄影作品展等活动。编队还将结合建军82周年和建国60周年,开展“向军旗敬礼、为军旗争光”八一宣誓活动和“爱我中华”庆国庆隆重升旗仪式等系列活动。 当记者问及护航中如何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时,温新超回答说,护航编队在官兵中加强心理骨干、思想骨干队伍建设,出发前对全体任务官兵进行了心理测试,请心理学专家为官兵做心理健康辅导,并进行海上长时间执行任务中的心理防护研练;编队指挥所对官兵文体兴趣取向作了调查,配发文体活动器材700余套,并设置了“应对严重恐慌情绪”等22种特殊情况下的政工处置预案,还对每个政治工作预案进行了检验性演练,做到方案预案与护航兵力行动配套衔接。同时编队还在指挥所、预备指挥所和保障指挥所建立临时党委,同时建立各临时党支部,做到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在管理中,人人都在工作中。 采访中,温新超强调说,护航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四个确保:确保官兵经受住复杂恶劣环境考验、确保顺利实施护航行动、确保编队自身人员装备安全、确保在舆论宣传上把握主动。护航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一切围绕任务、一切服务任务、一切保证任务完成,适时、贴近、活跃、有力地开展工作,保证人员的良好状态和护航的安全顺利。
     相关链接
    ·全国一个月查处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115.
    ·盘点:毛泽东处死七名贪官
    ·未来三天江南华南等地有强降水 西北华北多
    ·降低房价,首先要降低商品房开发成本
    ·若回避成本阶梯式水价就只是口号
    ·水价是高还是低? 逾六成受访者认为水价成
    ·毕业生就业率99%的背后
    ·王荣上任一个半月 接受外媒采访:既感到荣
    ·传燃油附加费最快本周复征 民航局称没有时
    ·孙伟铭醉驾害人该不该被判死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