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刑事和解制度该如何取信于民?
2009-07-27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出台刑事和解制度,即对情节轻微的侵犯个人权益刑事案件,只要被告人和被害人达成谅解,法院在量刑时将对被告人从轻处罚或免予处罚。根据该制度,一中院对一起故意伤害案做了改判,被告人因积极赔偿受害人1万元并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一审判决的1年零4个月有期徒刑被改判为免予刑事处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这一制度,社会的反应依然是谨慎有加,怀疑者不少。人们最大的担忧,还是怕它被异化为“花钱买刑”,继而纵容强势者为所欲为。事实上,刑事和解制度并非北京一中院首创,数年前,我国的检察机关最早引进这一法治制度,迄今为止,它在有关交通肇事的刑事案件领域得到了较好实施。

刑事和解制度的核心理念,就是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借助司法权威,依法促成侵权型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和被告人的和解,使被告人在获得被害人谅解的前提下获得轻判或免于刑罚。这一理念认为,在社会生活中,部分刑事案件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原本正常、平衡的利益关系造成了破坏性后果,而刑罚恰恰就是通过惩罚被告人,以抚慰被害人的心灵,通过司法强制力量恢复已被破坏秩序的平衡。如果能以和平的或和解的方式恢复这种平衡,就没必要采取暴力的或强制的刑罚方式。因为后者可能产生新的社会心理怨恨或新的失衡,而前者则恰恰能以最小代价和最温和的方式恢复秩序平衡。

刑事和解制度理念先进,但民众对此心存疑虑,是可以理解并应当被重视的现象。当前,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分野,使弱势群体及其同情者对既得利益群体保持着警惕。在有关实践中,以罚代刑、贿赂司法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人们完全有理由担心该制度被异化为以钱代刑的法治漏洞。

为此,在制度先进和民众疑虑的矛盾中,有必要以细化的、可行的、公平的、透明的制度,打消人们的疑虑,使这一闪耀人性光辉的司法制度,取信于民并得以规范和推广。

建议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司法决定的方式,就刑事和解制度作出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一是规定哪些案件可以施行刑事和解制度,二是细化施行的程序。

为防范司法腐败作梗刑事和解,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比如,可以考虑在律师、法学教授、退休法官、新闻记者、普通居民中选任监督委员会,赋予其调查权。这个委员会的调查结论,应当作为是否实施刑事和解的前置条件。

任何一起刑事和解案件,司法机关都应当全程透明,不仅全部公开案件的事实,而且在启动和解程序、调查当事人意愿、做出是否准许和解的决定、最终的司法裁决等各环节,都应当完全公开透明。

刑事和解虽以经济赔偿为主要途径,但不能将它作为追求和解的惟一方式。获得被告人谅解,还可以通过诚恳道歉、恢复名誉等各种方式。同时,考虑到不少激情犯罪中的被告人本身并无经济赔偿能力,国家有必要设立统一的刑事和解基金,为那些有望通过和解恢复秩序的刑事案件,向被害人支付适当的补偿款。这样就能保证穷犯罪人的利益,使其同样能获得和解的机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央再提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延续适度宽松政
    ·广东“三支一扶”大学生八成就业成功
    ·陕西省教育厅指导学生识别民办院校欺诈招生
    ·汶川县对“都汶公路”实施紧急管制
    ·药品安全整治:打掉影响药品安全“黑手”
    ·食品药品监督局将优先提升基本药物标准
    ·药监局:四项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药械
    ·湖南洪江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4人死亡5人失
    ·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将于8月在中国兰州
    ·撤收费站为经济动脉清淤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