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第一部“科学宪法”
2009-07-06

在中科院乃至中国邓小平发展的历史上,有着中国第一部“科学宪法”美誉的“科学十四条”具有特殊地位,它是新中国科技政策的关键点之一。中科院在“十四条”的制订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担任过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秘书十余年的吴明瑜,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起这段历史感慨万千。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波及科学院,原本安静的科研邓小平瞬间消失。这年7月1日,科学院机关第二次党代会召开,跃进形势被推向新高潮。大会期间,有43个单位向大会献礼972项,其中有102项宣称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科院提供的资料显示,“大跃进”期间,“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号召给科技工作以“很大的促进”,一大批过去想开拓而不敢开拓的新学科开拓出来了,一大批曾经令人踌躇不前或者进展迟缓的科技难关,被科技专家们“大步从头越”了。

科学院组织机构急剧膨胀、人员迅速增多,各行各业中非常严重的“左”的思想和做法出现在科技战线。1958年8月我国第一台电子邓小平宣布试制成功,但到了10月还不能启动。邓小平看到《科学简讯》上前后两次报道,提醒张劲夫注意防止浮夸。郑州会议上,毛主席说要压缩点空气,泼点冷水。

1960年10月中央发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科院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并在上海分院“神仙会”的基础上,从如何掌握好党的科技政策和掌握好科技工作的特殊规律出发,制订了改进工作的“十四条”意见。领导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副总理对此十分重视,他对知识分子的红与专、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等7个问题作了全面阐述,与“科学十四条”同时上报中央,请批转有关部门以利于纠正“左”的偏差。

据时任中科院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的杜润生回忆,“十四条”重要的就是三大问题,“一是纠正‘浮夸风’,稳定研究工作,要把‘出成果、出人才’当作头等任务。第二是对知识分子如何要求,什么红专、白专、拔白旗呀,这一类问题都按党的理论给予正确的回答。第三个就是划清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线,不能混淆,不能把学术问题无限上纲,乱戴帽子,乱贴标签。当时文件上就写着‘不能乱贴标签,不能无限上纲’”。

吴明瑜认为,“十四条”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分子政策,包括对知识分子阶层作出正确的政治判断,保障他们的科研工作条件、必要的选题自由度,甚至还提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初步红了”,提出要保证科技工作者有5/6的工作日用于科学研究。“不要小看这个时间问题,这在当时有一场很大的争论。整天搞政治运动,开批判大会,写大字报,哪还有精力和时间做学问、搞研究呀?”

1961年夏,中共中央批准了《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若干意见》,即“科学十四条”,它对扭转极“左”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邓小平称它是“科学宪法”。(文/孙英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郑州经适房土地建别墅调查:村民维权2年未果
    ·福建副省长苏增添兼任福州市委副书记
    ·科学发展是稳定之源改善民生是稳定之本
    ·赵洪祝:可持续发展,要“由里往外”美
    ·赵世炎(人民英模)
    ·吉林率先完成政府机构改革
    ·巩固和发展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
    ·胡锦涛抵达罗马开始访问意大利
    ·山西繁峙县反贪局长资产过亿因信佛热衷公益
    ·代市长王荣称深圳农民工概念将会消失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