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家记忆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西藏的现代化发展(2001年)
2009-05-21

    体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西藏建成了一批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的体育运动设施,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运动形式得到挖掘、规范和推广,一批传统体育项目走出西藏,成为全国性的体育竞赛项目。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全国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和竞技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登山运动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1999年,西藏和首都北京一起,共同举办了全国第六届民族运动会,使西藏的体育运动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tujian.org

    ——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发掘、保护和发展。国家投入巨资和大量的黄金、白银,用于西藏重点文物单位的维修和保护工作,布达拉宫、大昭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支持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校勘项目已经完成。有西藏古代社会“百科全书”之称的苯教《大藏经》得到了系统整理,并全部出版。民间口头零散流传下来的《格萨尔王传》,共达200多部,被称为“东方荷马史诗”,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共收集手抄、木刻本300多部,陆续整理出版藏文本70多部、汉译本20多部,另有若干部已译成英、日、法文出版。民间流行的歌谣、舞蹈、戏曲、故事等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整理和创新,赋予更高的表现手段,登上大雅之堂。国家投资建成了西藏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电影院等一大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文化娱乐设施,结束了旧西藏基本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的历史。到2000年,全区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400多个,有以自治区歌舞团、藏戏团、话剧团为主的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25个,群众性业余演出团体160多个,县乌兰牧骑演出队17个,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藏民族特性和传统得到尊重和科学继承。西藏自治区依法有权根据本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决定本地的事务,制定相关法规,有权报经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决议。1965年以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已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160多部,内容涉及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物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保护等各个方面,有效地保障了西藏人民的特殊权益。例如,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确定为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定为每周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小时。 tujian.org

    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传统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和保护。据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已拨款3亿多元及大量黄金、白银等物资,用于西藏寺庙的维修和保护。其中,对布达拉宫的维修,国家拨款5500多万元,历时五年多,是几百年来耗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布达拉宫维修工程。目前,西藏共有1787座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4.6万多人,各种重大宗教节日和宗教活动正常举行;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西藏信教群众均达百万人次以上。藏族群众在保持藏族服饰、饮食、住房的传统方式和风格的同时,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各方面也吸收了不少新的现代文明习俗,极大地丰富了西藏人民的生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藏族人民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受到切实保护。政府设立专门的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和编译机构,促进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是西藏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课。西藏已编译出版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课程的藏文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西藏大学已编写完成19种藏文教材并开始试用于教学。西藏自治区人大、政府的法规、决议、文件、布告和各种公文,以及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的标牌、名称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对藏族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使用藏语文办理案件,用藏文下达法律文书。报纸、广播、电视都用藏汉两种语言。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播出藏语节目时间达20.5小时,占该台播音时量的50%。西藏电视台每天播出藏语节目达12小时,藏语专门频道已于1999年正式上星。目前,西藏有正式出版发行的藏文报纸杂志23种,《西藏日报》建立了计算机藏文编辑排版系统。藏语文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藏文编码已通过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000年,西藏全区各族人民已基本摆脱贫困、实现温饱,部分群众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随着人民生活逐步富裕,消费结构开始多样化,冰箱、彩电、洗衣机、摩托车、手表等消费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不少富裕起来的农牧民盖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汽车。西藏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处于全国首位。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递手段,与全国乃至世界同步发展,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到2000年,西藏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77.7%和76.1%,绝大多数地区的百姓能够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到当天发生在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并能够通过电话、电报、传真或互联网等手段获取信息资料,即时同全国和世界各地取得联系,传递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民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参与日益广泛。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西藏地方事务。目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有西藏代表19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在自治区、县、乡人大代表中,分别占82.4%、92.62%、99%,自治区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及法院、检察院的主要领导由藏族公民担任,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也都有藏族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中占71.4%,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占80%,在自治区政府主席、副主席中占77.8%,在西藏全体干部中占79.4%,在全区专业技术人员中占69.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西藏地处“世界屋脊”,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也由于脱胎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起点很低等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西藏在全国还属于不发达地区。西藏的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农牧业和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教育落后,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现代化发展程度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毫无疑问,五十年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为西藏现代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西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五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在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却发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变化。西藏告别了贫穷落后、封闭停滞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走向了不断发展进步、文明开放的现代人民民主社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彻底改变了极少数封建农奴主垄断西藏政治权力和物质文化资源的局面,西藏全体人民成了管理西藏社会的主人,成为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民的地位和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二是彻底打破了旧西藏社会封闭、停滞和萎缩状态,社会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大改善,现代化事业空前发展,在不断改革开放中呈现出全面进步的态势;三是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荡涤了旧西藏社会的污泥浊水,西藏的民族特性和传统优秀文化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被赋予了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进步新需要的时代内容,在科学的继承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半个世纪的发展,昭示了西藏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西藏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tujian.org

    ——西藏走向现代化,符合世界历史潮流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西藏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愿望。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共同课题,是人类社会从不发达状态走向发达状态、从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从在封闭中相对独立的发展走向在开放、合作和竞争中全面加快发展的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现代化最初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扩张相伴随而产生的,现代化的成果在相当长时间内也被西方列强所垄断并用于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兴起,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实现国家完全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历史的发展表明,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近代西藏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制度都处于极度落后的中世纪状态,在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之后社会更趋破败,濒临崩溃的边缘。消除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改革落后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实现现代化,历史地成为西藏社会进步的唯一出路和最紧迫的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藏通过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控制,从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跨入人民民主的现代社会,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一步一步地向现代化迈进,顺应了世界现代化的时代潮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西藏社会进步的要求和西藏人民的根本愿望。 tujian.org

    ——西藏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包括藏民族在内的56个民族共同开拓了中国的疆土,组成了同甘共苦、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西藏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来与祖国同命运、共发展。西藏的进步发展与祖国息息相关,祖国的命运直接影响到西藏的前途。近代中国由于国力的贫弱和封建专制政权的腐败无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领土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面临被瓜分、肢解的厄运。随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开始了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并通过民主改革挣脱了封建农奴制的沉重枷锁,铺平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由于西藏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西藏的发展一直牵动着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五十年来,国家对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给予了特别的关怀,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援,先后向西藏投入资金累计近500亿元,调动了大量物资进藏,派出了大批援藏干部和技术人员,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的现代化发展。可以说,五十年来,西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各个时期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与祖国的统一、发展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分不开的,是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历史事实说明,西藏的现代化离不开祖国的现代化,祖国的现代化也不能没有西藏的现代化。没有西藏的现代化,祖国的现代化就不完整、不全面。没有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就没有西藏社会的新生和发展。西藏的现代化发展只有融入祖国现代化进程之中,并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才能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快速发展,不断进步繁荣。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是西藏实现现代化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植,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援,是西藏现代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和必备条件。 tujian.org

    ——西藏的现代化发展是西藏各族人民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西藏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全面进步、现代化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西藏各族人民始终是西藏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是西藏发展成果的受益者。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使西藏各族人民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农奴制的非人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国家和西藏社会的主人,焕发出巨大的热情与力量,成为推动西藏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满怀主人翁责任感,积极投身建设新西藏和新生活的伟大事业之中,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齐头并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迅速推进了西藏的现代化进程。五十年来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充分展示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奋斗成果,集中体现了西藏人民的强大力量。实践表明,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是推动西藏现代化事业的力量源泉,只有充分发挥西藏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把中央政府的关心、全国各地的支援转化为西藏自身的发展优势,才能创造出西藏现代化发展的人间奇迹;只有从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关链接
·逝世人物:侯耀文
·逝世人物:薄一波
·逝世人物:黄 菊
·中国的减灾行动(2009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年(2009年)
·2008年中国的国防(2009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年)
·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2008年)
·中国的法治建设(2008年)
·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2008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