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家记忆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西藏文化的发展(2000年)
2009-05-21
    七、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迅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藏和平解放前,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出版事业,仅有的若干个木刻印经院印出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经书。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新闻出版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特别近20年来,图书、报刊、音像出版业发展迅速,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区的新闻出版体系。 

tujian.org

    出版事业繁荣发展。西藏先后建立了4家出版社和1家音像复录加工厂。西藏人民出版社成立近30年来,共出版图书6600余种,发行7890余万册,其中藏文图书占80%左右,有近百种图书先后获全国和地区性奖励。目前,西藏有包括西藏新华印刷厂在内的各类印刷厂25个,电子排版、平版胶印、电子分色、多色印刷等新技术逐步进入印刷企业。西藏和平解放前根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图书发行事业,如今已有自治区、地市、县三级新华书店67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图书发行网络,近20年来为广大藏族读者提供各种藏文图书8000多种共9000多万册。报刊出版事业稳步发展。从1956年《西藏日报》创刊、1977年《西藏文艺》创刊发展到现在,西藏公开发行的报刊已达52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藏广播影视事业也是在和平解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1953年建立拉萨有线广播站;1958年开始播出无线广播;1959年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成立;1978年试播黑白电视节目;1979年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985年西藏电视台正式成立;1995年西藏广播电视译制制作中心工程投入使用。40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用于西藏广播影视业建设的资金达5.3亿元,中央和全国各兄弟省(市)还支援了大量的器材和物资,支援的技术人员和干部有5批200多人,并为西藏培养了大批广播影视专业人才。目前,西藏已有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县级调频转播台45座、无线电视台2座、电视转播台354座;卫星地面站1475座。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65%和55%。拉萨市及周边地区的电视人口覆盖率达75%。电影是西藏广大农牧区目前主要的文化活动之一。西藏现有电影院436个,基层电影放映队650个,放映点9300多个,年放映13万多场,观众达2850万人次,农牧民群众人均每月至少能观看一场电影。在广大农牧区实现了电影藏语化,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看电影的问题。广播影视已成为西藏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结束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0多年来,西藏文化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和保持藏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突出地表现在:一是西藏文化的主体发生了根本变化,彻底改变了极少数封建农奴主垄断西藏文化的局面,西藏全体人民成为共同继承、发展和分享西藏文化的主体;二是西藏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与封建农奴制相伴随的腐朽、落后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被抛弃,藏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继承,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新需要的时代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不断弘扬和发展;三是西藏文化的发展态势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打破了封闭、停滞和萎缩状态,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开放和发展态势,在传统文化得到弘扬的同时,现代科技教育和新闻传播文化从无到有,获得了空前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令人深思的是,在西藏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达赖集团却在国际上到处散布和大肆鼓噪“西藏的文化遭到了灭绝”,并在一些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借此不断掀起反华舆论。从西藏民主改革40多年来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达赖集团所谓的“文化灭绝”不是别的,恰恰是西藏文化真正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先,文化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现代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消灭中世纪封建农奴制和政教合一的专制制度的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宗教改革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分不开的。同样,西藏40多年来文化的发展是在消灭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的条件下出现的。随着封建农奴制的消灭,由极少数农奴主垄断西藏文化这种与旧制度相伴随的文化特性势必遭到“灭绝”,政教合一、由宗教支配整个社会政治生活这种旧的文化专制主义也势必遭到“灭绝”,这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西藏文化发展的必然。因为没有这种“灭绝”,西藏社会和西藏文化就无法得到解放和发展,西藏广大人民就不可能获得掌握和分享西藏文化发展成果的权利,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就不可能变成个人的私事,获得真正的自由。但是,这种“灭绝”对于封建农奴制的总代表达赖集团来说却是致命的,是他们的文化统治权的灭绝。他们因此大叫“西藏传统文化遭到了灭绝”也就不足为奇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一种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势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和形式,势必在与其他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吸收中不断滋养和丰富自己。西藏文化40多年的发展就是西藏社会逐步摆脱愚昧落后走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与现代文明包括现代西方文明的相互融合和吸收中实现的。随着西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西藏传统文化中所没有而为现代文明生活所必需的新文化如现代科技教育和新闻传播等得到发展,一些具有藏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新时代下得到弘扬和光大,同时,一些传统文化中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相适应的陈腐、落后的东西逐渐被淘汰,这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也正是西藏文化在新形势下不断繁荣发展的表现。因为西藏文化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取得进步和发展而指责“西藏文化灭绝”,其实质是要求现代西藏人民原封不动地保留旧西藏封建农奴制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是完全违背时代进步潮流和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是极端荒谬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前,人类已经迈入新的千年,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发展迅速,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藏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西藏的文化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零零零年六月-北京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逝世人物:侯耀文
·逝世人物:薄一波
·逝世人物:黄 菊
·中国的减灾行动(2009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年(2009年)
·2008年中国的国防(2009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年)
·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2008年)
·中国的法治建设(2008年)
·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2008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