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从“空转”到“落实”
2009-07-30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东南商报》报道,财政部权威人士日前表示,物业税属于房地产税,在很多国家是主流税种,“推出物业税是迟早的事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着5月财政收入由负转正,扩充税源的呼声又渐渐出现。作为空转许久的物业税,自然再次进入注意力焦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有媒体和专家解释,物业税可简单地理解为“把本来一次性交70年的‘土地出让金’分成70年来收”,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房地产开发成本,将降低房价,同时也会遏制房地产投机。这种说法,也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让公众充满期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但是,幻想终究只是幻想,让我们拨开迷雾,先弄明白物业税与土地出让金的关系吧。 tujian.org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际上,正在推进的物业税改革,不会将土地出让金并入其中。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土地,仍需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物业税和土地出让金是完全不同的范畴。土地出让金是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的交易价款,解决的是土地市场配置和土地产权交换问题;而不动产税(物业税)的目的是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保有成本,促进集约利用,解决的是收益再分配问题。因此,不能互相替代,开征物业税并不会取消土地出让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从开征物业税的西方国家和香港来看,一次性向土地所有者支付地价后,购房者还需每年缴不动产税(或物业税)。因此,土地的拍卖跟物业税并没有什么关系,土地招拍挂的价格依然可以拍得很高,但并不意味着以后物业税就不会征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并且,以物业税取代土地出让金也不具备操作上的可行性。取消土地出让金,政府将如何分配土地资源?是否又将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土地无偿分配体制?如果政府无偿分配土地,也就意味着土地不是财产,土地使用者就无法将其作为资产转让、抵押,也将引起更大的金融风险。此外,如果土地无价,作为不动产税的物业税将何从计征?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众所周知,土地出让金是目前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占到许多地方政府收入的50%以上。但是,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得到的土地收益是一次性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这项地方政府主要财源逐渐枯竭的时候,为了维持地方政府的开支,开征房产的财产税———物业税成了不二的选择。实际上,财产税才是维持城市长期发展的一个稳定的重要资金来源。在很多国家,财产税在地方政府的税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财产税占到地方政府税收的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中国的物业税改革正处于方案设计阶段。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将中国现行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加以整合,建立统一的物业税,并对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进行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方向是确定的。物业税的开征不论是在短期,还是在中长期,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它对房价的实际影响还很难说。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杨夫立(深圳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源:新京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京城开发储备土地增七成
    ·内蒙古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总价8.81亿
    ·南京推出7幅地块出让 太平南路出让地下土地
    ·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元旦正式实施
    ·大规模调查表明:多数安徽农民不赞成土地私
    ·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深圳市出台了八大政策严管土地
    ·贵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召开
    ·广西国土资源厅实行新闻发布制 及时通报工
    ·江苏明年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电子化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