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度重视国土资源工作。国土资源部是负责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职能部门。2004年,国务院把土地定位为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之一,把国土资源部定位为宏观管理部门,作出了以清理各类开发区为重点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改革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等重大决策,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土资源部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各项工作,通过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一、2004年国土资源工作
(一)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积极参与宏观调控
国家调节自然资源的投放,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土资源部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部门,同时也作为宏观管理部门,2004年,进一步明确了“严格保护资源、促进持续发展、维护合法权益、调控资源供应、有效服务社会”的工作思路,采取富有成效的措施,积极参与宏观调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力度。把清理开发区用地作为阶段性检查验收重点,进一步加大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力度,开发区数量和规划面积大幅度核减。全国6866个各类开发区已核减了4813个,占原有总数的70.1%;规划面积压缩了2.49万平方公里,占原有面积的64.5%。对各地拟保留的开发区,国土资源部联合有关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严格进行审核。已有95个国家级开发区通过审核公布,恢复供地。开发区的清理整顿,保证了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健康、快速发展,一些国家级开发区实现了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集中。
严把土地供应“闸门”。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土地占用情况、土地审批尤其是新上项目用地情况等六个方面进行清理整顿。全国共清查了81962个新上项目的用地情况,清查出违法占用土地项目7184个,涉及面积3.65万公顷。对停建、暂停并限期整改及取消立项的项目,分别采取了停止办理用地手续、停止后续供地、停止发放土地证、收回土地等处置措施。在治理整顿的半年期间,全国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暂停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各类规划修改、对新批的县改市(区)和乡改镇暂停修改涉及土地利用的各类规划,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坚决停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项目以及高尔夫球场、高档别墅的土地供应,有的还收回了已审批的土地,有力遏止了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 tujian.org
贯彻“有保有压”原则。在严格实行“三个暂停”的同时,对于符合国务院规定的重点急需项目则积极做好用地审查报批工作,保证能源、交通、水利、城市等重点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重点急需项目用地,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严格执行重点急需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各项规定,防止其他项目“搭车”用地;严格执行用地计划指标,切实把用地规模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
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和资源战略研究。建立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定期分析制度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季报制度,加强了相应的调查统计和综合分析,为采取切实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及时、适度调节土地和矿产资源供应提供了依据。
开展了油气和重要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主要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与开发利用等专题研究,依据研究成果,确定并加快推进重要矿产资源的调查和勘查。油气战略选区工作全面展开,西藏羌塘盆地等地区油气勘查取得新的进展。积极为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供支持。加强了优势矿产保护,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成效明显,启动了稀土、锡、锑等优势矿产总量控制措施。
(二)以保护资源和市场建设为重点,依法严格管理国土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着眼全局和长远,把工作重点放在保护上,旗帜鲜明地将节约资源放在首位,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国土资源部门与农业部门一道,开展了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通过整顿和加大征管力度,纠正随意减免和侵占、挪用等问题,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入库有显著增长。新安排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75个,建设规模922.6万亩,新增耕地223.5万亩。落实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要求,各地加大了土地开发整理投入力度。
严肃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把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作为从严管理的重要手段。2004年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85078件,收回土地面积6352.56公顷;查处矿产违法案件14694件。通过查办案件推动了治理整顿,起到了刹风治乱的效果,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得以遏制。
全面推行并不断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违规违纪案件进行查处。经营性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处理完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得到全面推行。全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面积、价款,分别占整个出让土地总面积和总价款的28.5%和58.4%,经营性土地基本上按规定实行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较充分地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依法规范探矿权采矿权授予。全面推行会审方式,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严把发证审批关。进一步规范矿业权评估行为,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在规范中发展,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采矿权的比例不断提高。严格审查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切实加强矿山企业开采利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得到提高。
(三)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国土资源管理长效机制
在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上,积极创新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推进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要求,各省(区、市)相继出台实施方案,国土资源部会同中央编办等各有关部门积极加强指导。绝大多数省份实施方案已下发,国土资源部门干部管理体制调整基本完成,部分省份已到位。
地质调查和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经中央批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的“三定方案”,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科技体制改革已通过有关部门验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坚持改革进程和法制建设进程相一致。对《土地管理法》进行适宪性修改,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及相配套的规章和文件。从土地利用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用地控制指标、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农民宅基地管理、征地补偿安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等方面,进一步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新的成果。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顺利实现钻进5000米的预定目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重要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金土工程”立项论证顺利推进,国土资源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仪全面推广。土地资源调查3S现代技术集成系统开发成功。运用遥感技术直接监测国家级开发区和重要城市的土地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坚持执政为民,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认真清理和纠正损害被征地农民利益的行为。严格控制征地规模,认真清理“圈地”行为,开发区圈而未用的土地退还农民2617平方公里。国土资源部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坚决纠正拖欠、挪用和截留征地补偿安置费问题,全国共清理1999年以来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175.46亿元,至2005年1月底全部足额偿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积极研究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针对征地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征地的“四个必须”,即必须执行规划计划,必须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必须补偿安置费足额到位才能动工用地,必须公开征地程序、费用标准及使用情况。提出了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征地补偿安置原则,同时提出了利用土地收益弥补征地补偿费不足的政策规定,较好地处理了实际需要与现行法律的衔接。征地程序也进一步完善。
依法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开通免费法律咨询热线16929999,受到社会欢迎。城镇国有土地发证、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认真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依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治理”的方针,加强了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预警,推进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全国各地共成功预报各类地质灾害984起,其中较大规模的213起,安全转移47614人。四川达州、重庆万州、湖南沅陵等地成功预报特大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避免了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鄂尔多斯盆地和川、滇红层区等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取得重大成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积极夯实基础,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基础业务建设,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提供支撑,增添后劲。
国土资源大调查获得一批新的重要成果。海洋地质调查专项取得新进展。油气、新能源调查取得了新的成果。铜、富铁、铅、锌等重要固体矿产调查评价有了新的突破。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全面完成。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覆盖面不断扩大。开展了基准地价更新和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类国家标准制定和国土资源标准体系修订工作。
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出台了《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就《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的修改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认真开展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发布了《依法行政纲要实施意见》。
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步。按照政令畅通、严格执法、优质服务、廉政勤政的要求,国土资源部研究制定并全面推行国土资源行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执法监察,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了对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点环节的监督指导,努力探索体现国土资源管理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六)海洋、测绘工作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进海洋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完善海域管理配套法规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继续开展海域行政管理界线的勘定工作,加强无居民岛、路由管道、采砂的管理。加强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开展“海盾2004”专项执法活动,对非法围填海项目进行重点查处,收到了明显效果。全面完成极地和大洋调查年度工作任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
测绘战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测绘发展总体战略》、《国家基础测绘重大战略问题》等9个专题报告。开展专项检查,测绘市场进一步规范。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基础数据库建设进展顺利。
二、2005年国土资源工作
2005年,国土资源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深化改革、从严管理、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强化社会公共服务,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土地管理特别是保护耕地和集约用地要迈上新台阶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防反弹。继续深化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做好验收工作,彻底解决清理出来的问题。继续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实施管理。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实行从严从紧的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强化指令性控制和分类考核,制定和实施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
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基础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的优质基本农田保护和整理重点支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重大工程倾斜。
大力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建设用地预审、审批和供地时都必须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投资强度指标。规范发展土地市场,严格界定有偿与划拨供地范围,规范协议出让行为,全面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强化土地产权管理和基础业务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建立土地利用动态跟踪监测制度,开展对全国重点地区的监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矿产资源管理要开创新局面
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勘查开采行为,坚决制止乱采滥挖,促进资源开发合理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严格规范矿业权审批和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培育和完善矿业权市场体系,强化监督管理。
改善法律和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社会资金投入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进一步加大对重要矿产勘查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对钨、稀土、锡、锑等优势矿产资源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积极推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开发的国际合作。
(三)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地质工作要获得新进展
编制实施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地质环境保障工程、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土地资源调查与市场监测工程、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工程、“金土工程”等重大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加强地勘行业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四)维护群众权益和社会稳定要取得新成效
依法加强征地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办法,从源头上防止损害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完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和完善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完善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努力避免群死群伤。
(五)国土资源管理能力要有新提高
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年活动。理顺管理体制,尽快完成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探索、完善参与宏观调控的机制。完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和支持体系,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扎实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继续实施行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和执政为民能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