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土地整理"以田生田" 再筑中国粮食安全"长城"
2009-05-25
●占用1亩,补足1亩

  1996年至2004年,中国耕地从13007万公顷减少到12260万公顷,8年净减少747万公顷。现在,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0.095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

  中国政府实行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占补平衡,即建设占用1亩耕地,必须相应补足1亩耕地。过去耕地的补充主要靠开荒造地,存在占好补差的问题,占补平衡常常徒有虚名,可供开垦的荒地后备资源也越来越少。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人均耕地0.04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粮食自给率仅50%,每年建设需占用耕地6000公顷左右,而目前全省可供开发的荒地不足2万公顷。2000年以来,福建基本停止了开荒造地,转而采用土地整理的方式补充耕地。

  ●以田生田,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整理采用工程措施,将现有的高低不平、大小不一、道路不通、渠道不畅的农田改造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标准农田。这在德国、荷兰、日本等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土地整理“以田生田”,增加了耕地。福建土地整理项目的增地率普遍超过10%,据省国土资源厅统计,近3年来全省投入7亿元,实施了108个、面积1.9万公顷的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良田3666公顷。浙江、安徽等地的土地整理项目增地率也普遍超过10%。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土地整理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从根本上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据介绍,福建所有的土地整理项目都把宝贵的耕作层泥土挖起后再回填,这样整理后的土地当年就可投产,每公顷单季可增产粮食1500公斤左右,降低生产成本20%左右,地力的提高也相当于耕地的增加。

  ●每年补充耕地16.6万公顷

  以基本农田为主要对象的土地整理日益成为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1999年以来,国家已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31个,总投入50多亿元,这是国家迄今对农田基本建设最大的一次投入;省级累计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近2万个,规划新增耕地约21万公顷。

  据中国国土资源部2003年出台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年至2010年,全国平均每年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6.6万公顷,投入261亿元,分别占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总数和总投入的60%和78%。今年中共中央出台的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土地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内蒙古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总价8.81亿
    ·南京推出7幅地块出让 太平南路出让地下土地
    ·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元旦正式实施
    ·大规模调查表明:多数安徽农民不赞成土地私
    ·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深圳市出台了八大政策严管土地
    ·贵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召开
    ·广西国土资源厅实行新闻发布制 及时通报工
    ·江苏明年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电子化
    ·厦门市土地管理出台新举措 保护失地的农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