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地质量逐年下降 湖南耕地30多年就将开垦殆尽 |
2009-05-25 |
|
我省是全国粮、棉、油重要主产区。三湘沃土,鱼米之乡的名声,世人皆知。殊不知,我省耕地已难堪重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省耕地面积日趋减少,自1957年以来,已累计减少耕地面积67.3万公顷。在经济较发达的长沙、株洲、湘潭等地,人均耕地面积已接近甚至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警戒线。按照《湖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我省将有33.3万公顷坡耕地、23.2万公顷湖区低洼稻田要退耕还林或退田还湖。原有的耕地越来越少,而可供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却不多,按目前的开垦速度推算,30多年就将开垦殆尽。
土生万物,地产千粮。确保粮食安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我省必须千方百计提升耕地质量,让有限的耕地能持久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那么,现在我省的耕地“底子”究竟如何?
耕地质量逐年下降
省农业厅土肥站18年来对土壤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土壤有效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旱土下降幅度大。目前,我省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只有3.07%,远低于发达国家3.5%至4%的水平。按有机质丰缺指标分类,目前,全省有19.1%的耕地土壤有机质缺乏。
我省高产田比重下降,中、低产田比重上升。1997年,高、中、低产田土分别占34.37%、36.86%和28.77%。目前,高产田所占比重已降至26.67%,中产田增至44.5%,低产田增至28.83%。全省有26.83%的耕地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生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耕地质量下降谁之过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省耕地质量严重下降,专家们在调查研究后得出了结论。
一是不合理施肥。多年来,农业生产一直在拼资源、拼消耗,没有依照科学方法来组织生产,培育地力。因为知识的缺乏,从领导到农民对肥料的使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农作物实现高产,关键在于用肥多,而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农民对化肥有了相当的依赖,致使农民对耕地滥用化肥的现象相当普遍。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与1983年相比,2003年全省化肥使用量增长了71.5%。不合理的施肥,使我省的化肥利用率相当低,平均当季利用率仅达30%,比发达国家要低20个百分点。化肥肥效呈明显下降趋势,据权威部门调查,在上世纪50年代,我省每公斤化肥可生产粮食15公斤,到80年代初期可生产粮食12.4公斤,到90年代初期即降为8.9公斤,目前已只能生产6公斤左右了。
二、冷落了农家肥。由于化肥简单易施,缺乏用肥知识的农民日益冷落农家肥、土杂肥、绿肥等有机肥,使得有机肥的投放日益减少。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省绿肥播种面积已比1974年减少了四分之三,有机肥投入养分量占总养分量的比重,已由1960年的98.1%下降到2003年的13.16%,每年约有2成农田没有施用有机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化肥使用过多,有机肥施用不足,导致土壤一些营养过剩,例如氮磷的盈余(纯量)每亩已分别达到了3.5公斤和10.7公斤,与此同时,土壤中的一些营养元素却严重不足,如钾肥平均每亩亏缺达4.7公斤,而且土壤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性能下降,部分土壤缺乏钾、镁、硫、锌、硼等营养元素,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比例失调,这极大地破坏了土壤的营养结构,导致土壤板结、自我修复功能和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地力下降。
三、土壤酸化问题日趋严重。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全省性停止施用石灰已达20年之久,钙质投放的减少,土壤中的钙质营养被作物吸收或随水流失,再加上我省酸雨危害十分严重,一些耕地土壤已由中性变为酸性。
四、耕地占优补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占优补劣也加剧了耕地质量的下降。2000年以来,我省每年新开垦的耕地都超过了4000公顷。连年虽实现了耕地占补数量平衡,但从新开垦耕地的质量看,远远低于被占用耕地的质量。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大多是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质量高、长期投入积累多、设施好的良田;而开垦荒地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和灌溉条件差的边远丘陵山区,或保水、保肥条件差的荒地,多为限制因素较多的劣质低产田,普遍表现为耕层浅薄、土壤养分含量低、排灌设施不配套、漏水漏肥、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新增耕地由于生产力低、质量差、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定,其生产能力不足被占用耕地的30%,有的甚至当年开垦,次年抛荒,或者是边垦边荒,甚至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所以,从表面上看,我省近年耕地虽达到了数量平衡,但耕地总体质量、生产能力却在下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灌溉设施老化、损坏和水土流失也损害了耕地的地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展的加快,工业、城镇“三废”污染源增多,加上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耕地污染越来越严重。全省近4年来,受到污染的耕地面积增加了5%,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自建国以来,我省因水土流失而损毁和抛荒的耕地已达20多万公顷。全省72.3%的稻田土壤耕层厚度低于高产稻田要求3至4厘米,不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tujian.or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