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记者在太谷县阳邑乡、小白乡、胡村镇一带采访,这里的麦农已经开始准备夏收。雨后的田野麦浪翻滚,千亩良田丰收在望,农民喜不自禁。在大旱年景,他们种植的1026亩小麦由于得到充分灌溉,长势喜人。农民告诉记者,2003年开始实施的太谷县乌马河土地整理项目,为这一带新增水浇地3281亩,为粮食丰收打下基础。据悉,山西省自1999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各地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大力开展造地改田,在确保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新增耕地面积达到19.7万亩。
山西省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1991年,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00年的调整划定基本农田工作又受到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的联合表彰。近年来,全省十分注重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建立了用地报批会审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与此同时,我省加强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1999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全省共报批建设用地29.6万亩,补充耕地32.8万亩,两项相抵后新增耕地3.2万亩。在做到占补平衡的同时,我省主动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5年共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11.3亿元,新造和改造耕地16.5万亩,确保了我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超过100亿公斤做出贡献。从去年开始,省政府决定每年从全省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拿出30%用于农业土地的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农田的建设。
大力推进节约用地,促进用地方式转变的思路也是这些年以来山西省着力提倡并全力推动的,此举引导并逐步实现了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集聚利用效益。2004年,全省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撤销开发区36个,将能够恢复耕种的141公顷土地还给农民。在落实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各项政策措施的前提下,我省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积极稳妥地为经济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去年,我省通过盘活存量、指标抵折等方式,保障了陕京二线、阳侯高速、德大高速、太长高速、南同蒲线铁路扩能改造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