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有关部门获悉,目前该市郊区县已有30个村落完成了旧村改造。这些完成改造的村落原占地约610公顷,改造后腾退出土地约411公顷,腾退率达67.5%。其中,复垦还耕面积约240公顷,复耕率39.3%。
北京市10个郊区县共有173个乡镇9374个村(其中规划的中心村有1514个),农村总人口303万人。据调查,农民住宅占地总面积约464平方公里,人均住宅占地约154平方米。村落占地851平方公里,人均占地约281平方米。该市农民人均住宅和村落占地面积均大大超过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水平,也超过了国家颁布的标准。
据该局有关部门透露,目前,该市正在进行或已计划进行旧村改造的村有276个,多数集中在区(县)卫星城周边地区和主要公路两侧。这些村落占地约5395公顷,预计腾退出土地约3013公顷,腾退率约56%;计划复垦还耕约992公顷,预计复耕率约18%。此外,位于区县新城规划范围内的村,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陆续实施旧村改造后将不会腾退出任何土地。
该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北京市郊区县的旧村改造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项目带动多,自主开发少;二是自行探索多,政策支撑少;三是改造愿望多,自有资金少。其改造的动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动力因素,村集体经济基础有保障,自行建设,自行改造,如房山区韩村河村、通州区大稿村等;另一个是外动力因素,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弱,但村庄区位、环境、交通等外部条件具有优势,依靠外部项目带动旧村改造,如昌平区白坊村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