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外资零售抄底北京商业地产
2009-05-06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部分商业地产因市场低迷遭遇招商、资金等难题,而外资零售企业却乘机抄底收购商业物业,加速在京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在内地拥有40家百货的马来西亚百盛集团上周末公告称,11.287亿元收购北京双全大厦,开设大型商场。同样抄底北京商业地产的还有来自台湾的大润发超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百盛公告称,将以11.287亿元的价格收购北京双全大厦,进一步扩张百货在北京东部地区的经营,目前,百盛在北京拥有复兴门店、东四环店,然而去年新开的东四环店由于区域消费能力有限等原因,经营情况一般,但没有改变百盛看好北京市场的态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百盛此次收购的双全大厦是北京双全房地产公司开发双全中心的一部分,双全大厦总建筑面积大概为6万平方米,双全中心也主要定位于酒店、写字楼、商业零售用途。目前,双全大厦仍处建设之中,该店预计2010年开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对于此次十多亿元的大手笔收购物业,百盛方面表示,为了保证集团的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扩张,此次物业收购可以增加在北京市场的竞争力,拥有此物业后,今后商场的改造会比较灵活。实际上,百盛、新世界百货等外资百货一直在内地大肆扩张,最近两三年,百盛收购了鞍山、绵阳、西安、天津等地方门店剩余股权,实施独资计划,目前,百盛内地2/3以上的门店已实现独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有消息称,台湾大润发超市近日在北京CBD收购了一处物业,认为拥有物业的大润发超市不仅可以减轻高租金压力,同时未来还可以获得物业升值。据了解,这是大润发首次在内地购买物业开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国内商业地产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商业项目的招商遇冷,不少开发商还面临资金问题,这让一些有实力的大型零售企业能够压价收购商业物业,在优势商业物业减少的情况下,零售企业开始热衷收购一些具有增值潜力的物业,零售加物业已成为新世界百货、茂业百货等扩张的重要形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对于外资企业频繁举起收购大旗,国内的零售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显得较为谨慎。内地的百联集团、王府井百货、大商集团等大型零售企业在物业收购、企业兼并方面无相应动作,只有房地产业富豪黄茂如旗下的茂业百货在去年上市后多次收购物业。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了解到,北京一些大型超市目前暂停了收购扩张计划,期待下半年更低的价格出现。一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表示,“不是没有资金,而是预计零售企业下半年才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到时再以更低的价格收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业内专家表示,零售业在商业地产招商难度加大的时期,乘机出手低价收购,从长远考虑北京楼市出现低迷是难得的机遇,但零售企业花费资金收购物业也会影响企业眼下的现金流,如果物业投资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商品零售主业,找准收购时机和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李欢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源:北京商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达1.3亿平方米
    ·10月15日起二手房全面网签
    ·北京进行第二次经济普查
    ·明年稀土出口配额开始申报
    ·观察:降息改变心理预期
    ·中房协副会长:国内部分地区楼市步入调整转
    ·澳大利亚矿业专家称
    ·科学家通过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
    ·二手房有了
    ·北京最大经适房开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