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药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门诊医生看病何以“争分夺秒”? 每人只有19秒
2009-07-28

暨南大学一附院副院长陈剑教授日前在第三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医学临床技能大赛”上证实:门诊医生平均只肯听病人述说病情19秒,超过这个时间,医生就会打断病人开处方。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精华所在,原以为中国医生最喜欢多听病人讲病情了,没想到恰恰相反。病在患者身上,哪里痛哪里不舒服,
患者当然自己最清楚,感受最深切。尽管陈教授精确到19秒的说法有些让人忍俊不禁,但以我自己求医问药的亲身经历来看,的确是那么回事儿,感觉医生匆匆打断患者的现象,确实不怎么少见。

“倾听”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深受追捧。倾听不但是了解和掌握更多信息的最佳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倾听”的姿态,本身就是对别人的尊重。医生匆匆打断患者,要么直接开方,要么开出一大堆化验单,以一种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打断病人,自然缺乏最基本的礼貌。

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不能从患者的表达中得出病患的症结所在,匆匆开方,也是对病理事实的不尊重。如此行医,要么就是个庸医,自己无法判准病情;要么就是一个自以为医术精湛之辈,听19秒即知病因。甚至我还怀疑,如此快速看病,图的是多看几个病人,以职业良知换取利益最大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医生都是道德模范,更不能苛求每个医生都是华佗再世、扁鹊重生。但是,既然能听到19秒,为什么就不能多一点点耐心,多听十几秒呢?做一个“神医”固然很难,但做一个有耐心的听众,却很简单。多听几秒钟,也许你离一个好医生就又近了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卫生部督查卫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宣武区卫生局至今没有答复
    ·基本药物目录将“瘦身”软着陆
    ·一批不合格涉水产品被曝光
    ·二季度食物中毒事件增多
    ·不顾危险保护受害群众 夜以继日抢救伤员
    ·职业病防治应列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我国将分七大区域设置医疗中心
    ·山西医生为河南患者捐献干细胞
    ·石家庄妇产医院帮产妇训练盆底功能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