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药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吉林首个试管婴儿孕育成功
2009-07-28

记者 闫宝鑫

  6月12日,吉林省首个试管婴儿孕育成功,预计明年2月5日出生。据悉,目前已有26对夫妇到长春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申请进行试管婴儿助孕,14对夫妇已行试管婴儿术,12例进入周期准备,其中有4人生化妊娠、1人临床妊娠。

  另据介绍,我省现有18万对不孕夫妇,其中1/4适合做试管婴儿术。

  此项
技术开展以来,医院每天都能接到20余位患者的咨询,为此,小记带着读者的疑问,探访了长春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让专家帮您揭开试管婴儿的神秘面纱。

  试管婴儿是咋诞生的

  据长春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文陶非主任介绍,试管婴儿的诞生,总共分三步,缺一不可。首先,将成熟的卵子取出体外与精子结合,形成4~8个细胞受精卵;其次,将受精卵移植回母亲宫腔内继续孕育,从胚胎移植进母体的那一刻,试管婴儿又回到和自然妊娠孩子一样“怀胎十月”的经历;最后,将多余的胚胎冷冻保存。

  哪些人适合做“试管婴儿”

  据文主任介绍,试管婴儿适用于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严重的排卵障碍、免疫性不孕、不明原因导致人工授精失败,男性轻、重度少弱畸精子症,患有这些不孕症,做试管婴儿才是最佳的选择。 tujian.org

  另外,文主任指出,男女任何一方患严重的精神疾患、泌尿生殖系统急性感染、性传播疾病;患有《母婴保护法》规定的不宜生育的、目前无法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遗传性疾病;任何一方接触致畸量的射线、毒物、药品并处于作用期;任何一方具有吸毒等严重不良嗜好;女方子宫不具备妊娠功能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承受妊娠者都不适宜采取“试管婴儿”的方式受孕。

  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有多少

  文主任介绍说,目前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在30%~40%之间。为了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对于35岁以下且第一次施行“试管婴儿”的患者,每次移进体内两个胚胎;35岁以上或多次施行过“试管婴儿”的患者,可一次移入体内3个胚胎。但一般母体里存在的胎数不能超过两胎,出现三胎就得采用减胎手术。因为一旦出现三胎,对母婴危害极大。

  关于费用问题,文主任说,初次的费用为2万~2.5万元,如首次没有成功,需要使用“冻胎”进行二次“试管婴儿”时,另加3000元即可。

  试管婴儿会不会“先天不足”

  很多计划做“试管婴儿”的患者对以后宝宝的健康状况十分担忧,他们误解为,体外受精技术往往会造成双胞胎甚至多胞胎,而这种多胎现象存在很大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针对患者的诸多误解,文主任解释说,因为大家对“试管婴儿”的健康状况普遍高度关注,而且为了宝宝的诞生,家长们都付出了高额的费用,一旦出现健康问题,他们心理上都很难接受,据国际、国内大量样本统计显示,“试管婴儿”先天性生理缺陷率的发生几率和正常受孕的宝宝一样。

  不少求医的夫妇不接受试管婴儿,很大的一个心理障碍就是误以为试管婴儿是医院用医学方法为他们“人工制造”出来的,或者以为是医院用卵子库的卵子及精子库的精子为他们培养出来的,非他们自己的亲骨肉。实际上,绝大部分试管婴儿均是以夫妇双方的卵子及精子培养出来的,除非夫妇没有卵子(如卵巢早衰)或没有精子(如无精症),并提出申请,签署《知情同意书》,才能要求医院提供卵子或精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卫生部督查卫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宣武区卫生局至今没有答复
    ·基本药物目录将“瘦身”软着陆
    ·一批不合格涉水产品被曝光
    ·二季度食物中毒事件增多
    ·不顾危险保护受害群众 夜以继日抢救伤员
    ·职业病防治应列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我国将分七大区域设置医疗中心
    ·山西医生为河南患者捐献干细胞
    ·石家庄妇产医院帮产妇训练盆底功能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