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是像普通感冒、发烧这类在社区医院完全可以“搞定”的小病,大部分人都不会把首诊地点选择在这里。许多病人都觉得:“反正我到大医院看病也是花钱,到社区也是花钱,我为什么不找医疗水平高些、环境好些的大医院呢?”
社区医院可以说是眼下中国医疗格局中最尴尬的部分,缺乏资金保证、人才流失严重、举步维艰,再加上宣传不到位,和社区居民联系不紧密,从而少有人问津。社区医院的缺位与不能切实履行基本医疗职能的现实,导致了患者有病只有去大医院的心理,这又使大医院的资源紧缺,形成医疗资源紧张和过度的浪费。
由于社区医院的地理位置基本上在居民小区里,所以主动服务、夜间门诊方面应该大有发展前途。比如现在家庭病床的服务,就为许多家有老人的居民减轻了后顾之忧;再比如这次的新医改方案提出要“通过提高报销比例等手段,鼓励有病先去社区医院,实行社区首诊制”,这就拉开了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就能吸引更多居民小病到社区、首诊到社区。如果方案能明确规定所有享受医保的人员必须选择一家社区卫生机构做定点,效果应该会更好。更重要的是加大对社区医院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提高社区医院软硬件水平,全力扶持社区医疗事业,将一批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吸引到社区医院,提高居民的信任度,才能最终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辽宁冯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