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冶金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 江苏有色以“高”取胜
2009-07-30
  原料和主要市场“两头在外”,江苏省有色金属产业靠什么赢得竞争力?新出台的《江苏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给出“十六字原则”: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而以“高”取胜,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发展高端产品,是该产业未来三年发展的基本路径。
  不久前,引进美国的光亮铜杆生产线在常州金源铜业开建。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产能30万t,技术代表了全球最先进水平。“这条生产线上马,意味着我们公司高品质铜杆产能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秦乾说,规划纲要出台,更坚定了公司以高取胜的决心。
  在我省产业群落中,有色金属只是个“小个子”。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64.7亿元,只相当于装备制造业8%左右。但江苏有色金属业在全国却不乏知名度,如江苏张铜的空调用内螺纹铜管产能国内最大,南京云海为国内最大镁合金加工企业,春兴胜科是亚洲最大的再生铅生产基地。
  作为一个种类多、关联度高的产业,小到冰箱、彩电,大至电气化铁路、航空航天等,都离不开有色金属产品。“有色金属产业做强,结构优化是根本途径”,省冶金行业协会会长黄旭芒说。调整振兴规划直指我省有色金属产业软肋:产业布局比较分散,产能的快速增长与淘汰落后的小型铜、铝冶炼与加工产能不同步;部分企业能耗较高、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不强,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减弱,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出口难度进一步加大。解决这些难题,唯一的“钥匙”就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产品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安排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比如,重点发展高精度优质铝板、带、箔以及高档涂层铝箔、超薄型铝箔、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板、高质量大盘重内螺纹铜管、镁合金产品、纳米永磁材料,等等。
  这些项目要从规划变成产品,有一系列技术堡垒需要攻克。比如,开发铜加工短流程工艺技术,电子信息产业用引线框架铜带、高档铜箔技术研发,高速列车及铁路电气化所需的高性能专用铜材关键技术突破,大飞机用高档铝材加工技术等。为此,我省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东说,别看精铜冶炼行业属于传统行业,但同样存在工艺诀窍与独特配方,而这些就是技术含量。他们公司的“小极距、高电流”铜电解技术,为国内同行业同等工艺条件下首创,全年增产电铜1万吨;阳极校正机组、阴极铜煮洗连动机组等,也都是自主研发的设备。依靠这一切,这家企业的阴极铜成为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注册产品,成为中国名牌。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受到我省有色金属企业的欢迎。常州金源铜业总经理谷月平表示,这是产业做强的重要机遇,加上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加快建设电力及交通等基础设施、推进“家电下乡”,“经济复苏的日子可以期待,公司必将迎来新一轮腾飞”。在国际铜价大幅下挫严峻形势下,常州金源铜业及时消化库存,用高质量产品锁定高端客户,稳住了脚跟,今年以来基本保持满负荷生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晓东认为:“有色金属行业属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密切,但更是一个基础性、资源性行业。经济发展对有色金属的刚性需求没有根本改变,行业必然随宏观经济的向好而走出低谷。”
  据悉,围绕交通、电力、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规划明确提出,将支持重点企业在填补国内空白、自主创新等方面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应用领域,积极采用自主创新的先进和适用技术改造产业。这对实现以“高”取胜的目标无疑是福音。
     相关链接
    ·中钢协罗冰生:应彻底取消铁矿石现货贸易
    ·东北特钢大连基地台车项目全面启动
    ·中冶东方与燕钢签订连铸机总承包合同
    ·宝钢股份1季度净利下滑97.7%
    ·莱钢“双高”产品销售比重达44%
    ·本钢管线钢技术创新又添新成果
    ·攀成钢钒钛矿配比持续走高
    ·马钢迈入生产高端汽车面板时代
    ·湛江钢铁项目首批用地将交付宝钢
    ·马国强担任宝钢股份总经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