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改革开放:从数字看中国文博事业三十年发展
2009-05-20
  30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当代中国前进的号角,从此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开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文物事业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大道上阔步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下列数字将告诉您,中国文博事业发展的轨迹。

  ●30年来,全国文物系统各类文物保护机构由1978年的721个发展到2007年的4277个,增加近6倍。

  ●30年来,全国文物从业人员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6万人发展到8.7万人。

  ●30年来,我国制定、修订的涉及文物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400项。

  ●30年来,国家先后公布了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我国已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3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8371处;先后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57座。

  ●30年来,中央政府对文物保护经费的专项资金投入逐年增长,中央文物保护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已从1978年的0.0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5.2亿元,30年间增长了363倍,较1973年设立之初翻了10番。

  ●30年来,全国文物系统博物馆由349个发展到1722个,增长近5倍;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和民间兴办的博物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超过2400个,全国博物馆藏品总量已达2000万件(套),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藏品达1300多万件(套)。全国100个一级风险单位的博物馆已全部达到安全技术防范标准。目前,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近万个,接待观众1.8亿人次。全国已有700个博物馆实现了完全免费开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0年来,设立12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10个项目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28项标准制修订项目列入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9项行业标准正式颁布。有19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29项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及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

  ●30年来,中国赴境外的文物展览数由年均不到3项增加到目前的每年70多项。

  ●30年来,中国共有1000余项文物展览走向世界,观众逾亿。

  ●30年来,我国文物进出境审核得到加强,进出境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由4个增加到17个。审核机构的文物行政执法性质得以明确,文物流失得到有效遏制。30年来,我国在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中抢救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基本扭转了文物大量流失出境的局面。

  ●30年来,配合国家大型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工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三峡水库、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涉及国计民生国家重点工程的考古工作扎实开展,彰显文化遗产保护是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0年来,我国文博社会组织焕发了勃勃生机。目前,仅国家文物局主管和业务指导的社会组织就有19个。

  ●30年来,文物市场的经营主体、流通范围趋向多样化,实现由国家统管专营向依法管理的转变。2006年,全国已有文物商店100多家,库存文物200多万件,当年为博物馆提供文物藏品36641件。2007年,全国有具备文物拍卖资质的文物拍卖企业240多家,当年文物拍卖总额达237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5年,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事业面向世界。自1987年中国的第一批6项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37处,数量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稳居世界第三位。

  ●2001年启动“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以来,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国家、省、文博单位三级存储的馆藏文物数据库。积极推进流失海外文物调查工作,建立流失海外文物信息资料数据库,现已录入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数据2万余条,400余万字。(来源: 人民网 作者:闻波 )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