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剧艺术成百姓文化消费新热点 |
2009-05-20 |
|
尽管春晚喜剧小品《不差钱》被一些业内人士批评为“格调不高”,但是老百姓还是把票投给了让他们一次次笑翻天的赵本山和他的徒弟小沈阳,《不差钱》获得了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这反映出当前普通老百姓的文化消费趋势。
其实,不只是《不差钱》这样的喜剧小品,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些以搞笑为主的舞台喜剧就开始流行。东北喜剧《娱乐B计划之猪肉炖粉条》、海派喜剧《鹿鼎记》等在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等多个城市巡演,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多年不景气的话剧渐渐火了起来。这些话剧融合了歌舞、曲艺、二人转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幽默搞笑为主要元素,整场演出笑点不断。
《娱乐B计划之猪肉炖粉条》以“不吃酸菜吃猪肉,同样开心同样逗”为宣传口号,全剧有100多个“包袱”,剧情中包括很多搞笑元素;《鹿鼎记》则完全颠覆了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内涵,充满了喜剧色彩,爆笑全场两个半小时;国内各大院线春节前后上映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和《疯狂的赛车》也因为“笑点多”,备受观众喜爱,有的年轻观众已经看了两三遍。
吉林省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朱立春说,经济越低潮,喜剧越流行。因为经济不景气,冲击面广,人们生活压力加大,而喜剧这种艺术形式能让人放松,舒缓压力。 tujian.or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