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调查:文化下乡,道阻何处? |
2009-05-20 |
|
今年春节前后,各级各部门组织了不少文化下乡活动。然而,记者了解到,相比种类繁多、热闹不断的城市文化生活,不少偏远农村的文化土壤依然较为贫瘠冷清,文化下乡活动经常是徘徊在农村的门槛外,发乎情、止于县乡,很难满足最基层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文化下乡,道阻何处?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县文化局长12年才盼来黄梅戏“名角”
“作为县文化局局长,我在岗位上工作了12年,也就亲眼见过一次黄梅戏名角现场表演,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了。”说起文化下乡,阜阳市临泉县文化局局长刘英不无感慨地说。
临泉县人口超过200万,辖31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但全县唯一的一个国有剧团——临泉县梆剧团,每年的公益演出只有50场左右,除了县城社区之外,只能在各乡镇“点到为止”,真正进村入户的公演少之又少。省市级以上的送戏下乡就更少了。
“我当文化局长12年,省级院团到临泉演出就2次,一次是发洪水时省杂技团来慰问演出,一次是省文化厅带着省歌舞剧团在县里和乡镇各演了一场。安徽黄梅戏这么有名,我盼星星盼月亮就看过一次,著名的黄梅戏演员韩再芬在市里登台演出,就给一张票,我去看了,那才真叫漂亮!可是,不说全县300多个行政村的村民,就是乡镇、县城的普通百姓,盼一辈子也不一定能盼得来一个名角。”临泉县文化局局长刘英对记者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除文艺演出之外,其他形式的送文化下乡也很难满足最基层农民群众的需要。安徽开展的“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乡活动,原计划在元旦到春节期间,组织全省百余个文艺表演团体、近万名演职人员为县乡基层送去千场文艺演出。但记者发现,在省市直文化单位的活动安排上,无论是书画展、图书借阅还是艺术演出,都以城市社区、市县乡镇为主,覆盖面有限,偏远乡村基本“榜上无名”。
临泉县后郭寨村支部书记张士坤表示:“文化下乡活动力度看来还不够,尤其是戏曲演出送得少,农村实用文化知识送得少。农村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精品文化演出难入偏远农村,难惠及基层群众,是当前文化下乡活动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另一方面,老百姓对精品文化演出的需求却是不断增长。
前不久,在安徽省舒城县舒茶镇文化广场,安徽省歌舞剧院的精彩演出让舒茶敬老院50多名五保老人情愿冒着寒风在露天站了2个小时观看。敬老院院长胡孔映说:“老人们平时的文化生活比较少,只能在敬老院看电视,或看看庐剧、黄梅戏的影碟。政府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一年就这么一次,老人们都盼着,也很爱看。”
文化“村村通”遇瓶颈
“这些年来,从国家到省市厅局再到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对社会文化事业都很重视,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对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来说,要真正把送文化下乡这件事情做好,只靠文化系统的政策支持还不够,最需要的还是各级财政足够的经费支持。”刘英认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英介绍说,在临泉,虽然戏曲下乡难以开展,但是电影下乡却异常红火,不仅建立了县直电影公司和7个乡镇电影管理站,还有150多个放映队常年活跃在村镇,保证每个行政村每月能有一两场免费电影。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电影下乡有国家“2131”工程的支持。
“县里每年都能拿到电影放映补贴,而且电影放映成本低、专业要求不高,2个人1台机器就可以。但除电影外,2008年我们县整个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只有38万元,其中剧团演出补贴只有3万元,还有建设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等各项开支。专业剧团本身就负担沉重,下乡一次动用的人员、设备、道具、车辆比电影放映的成本高太多,临泉财政很难负担得起。”刘英说。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文化下乡难以开展的原因,还在于部分专业院团、文艺工作者脱离群众,要么将“下乡”当作任务勉强应付,要么当作创收手段漫天要价。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中军就曾指出,每年送文化下基层,能下到县里就已经很难得,再要入镇到村送到广大农民家门口,就更困难,而这些困难主要就是交通和食宿。
刘英坦言,曾经想花钱请专业院团到临泉演出,但都因为费用太高无法实现。“我现在就只有一个要求,希望文化部门的精品演出能更多地送到我们这样的偏远地区,即使不白送,收费便宜点也行,好让我们的老百姓提高一下欣赏水平,开开眼界。”刘英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下乡,“种”胜于“送”
安徽省文化厅社文处调研员张向杰认为,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种文化”比“送文化”更为重要。
张向杰认为,“送文化”下乡,给农村送去的是名演员、精品文化,更多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基层群众的关心。而由于“送文化”的成本较高,要想惠及所有基层群众显然不现实。因此,真正实现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还要更多地依靠“种文化”,以灵活、机动、低成本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为主阵营,政府进行规范、引导,培育民间文化、本土文化,使农村贫瘠的文化沙漠能成为绿洲。
作为国有院团,临泉县梆剧团团长黄定山说:“送文化下乡,我们也很愿意参与,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认为,作为专业院团,我们首先应该立足于创造专业作品、出精品,传承文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更多的基层群众服务。”
记者了解到,安徽不少民营艺术团其实已经成为文化下乡的主力军:临泉县江海艺术团就曾配合当地政府进行防艾滋病宣传、廉政文化宣传等下乡演出,2008年还在基层乡村义务演出了100多场;靠巡回表演致富的庞营乡耿庄村的100多个民营杂技表演团体在春节回乡期间,也常常搭台为当地乡亲义务演出。
临泉县江海艺术团团长姜海、淮南东方红花鼓灯民间艺术团团长张茂根等民营团体的代表则表示,如果有好的文化下乡项目,艺术团其实非常愿意免费义务参加,“能参加大型的政府文化活动,可以间接打响我们的知名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种文化的意义不仅是利用民营表演团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农村群众的参与性,并且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在农村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阵地。”张向杰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