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文化视点:京剧新流派为什么难产
2009-05-20
  今年,北京京剧院将迎来30岁生日。尽管该院名角众多,斩获国家级奖项无数,但从建院时的梅、尚、程、荀、马、谭、张、裘、赵九大流派,到今天仍旧是这几大流派各领风骚,30年中没有出现一个新流派。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认为,体制与流派的产生关系最为密切。“所谓流派首先是演员要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次是要得到观众的承认,然后不断在实践中强化这种风格,最终形成流派。流派的产生必须要有艺术表达的空间,如果按照现在专家、院团的选材标准,程砚秋无疑是左嗓子,几乎不可能唱下去。”

  傅谨认为,艺术制度从演员中心制变为导演中心制也成为了另一制约因素。“流派的核心是演员,表达个人风格的剧目自然不可或缺,这就需要有以某个人为中心创作的剧目。现在院团体制的创作不仅不主张强调演员的个人风格,相反,每个作品都有着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在里面。”

  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表示:“院团体制不同于以前的戏班,以前是以角儿为中心,演员根据自身条件来排戏、设计唱腔,久而久之便有条件形成流派。现在的艺术门类太多、太繁杂,人们可选择的娱乐方式也更多元,这些都是新流派难以产生的瓶颈。”

  在很多场合,刘长瑜、张学津、李维康、于魁智等人的名字常常被提及。他们的唱腔、做派不同于前人,有自己的个性,完全具备了产生新流派的条件,但因种种原因,这些名角至今也没有自成一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傅谨看来,观众在流派产生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流派是在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狂热的拥戴互相激荡下产生的,但是现在能够辨别好坏的观众太少了,很多人能够分清是什么剧种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的中青年演员已经丧失了非常大的观众群体。” (《北京青年报》3.19 郭佳文)

  

   

     相关链接
    ·迎接奥运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香港市民举办倒数活动迎接2008年
    ·香港市民对2008年前景乐观
    ·人民时评:让我们共同祝愿2008,好运中国!
    ·《欧洲时报》:2008因北京奥运而精彩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
    ·2007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2007抹不去的记忆
    ·新时代的画派走向何方?
    ·市场急需“文艺管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