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社北京3月9日电 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建议,暂停全运会申办,同时控制开、闭幕式规模。
他说,自2001年以来,全运会主办[ZhuBan]城市[ChengShi]均采用申办形式产生。从实践情况看,一方面,往届举办城市[ChengShi]大量场馆资源闲置,使用率极低;另一方面,新的承办城市[ChengShi]要建设场馆和其它配套设施,有可能造成新的闲置和浪费。
9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赵龙在发言中说,在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奥运夺牌能力之后,有必要树立奥运战略与民生体育[TiYu]战略并重的体育[TiYu]事业发展[FaZhan]新思路。他指出,全运会体制存在如下一些深层次问题:
——比赛项目[BiSaiXiangMu]设置的科学性不强,盲目追求对奥运项目的“全覆盖”。
——近几届全运会每届总投入多在千亿元以上,开、闭幕式场面越来越宏大,接待层次越来越高,耗资惊人。与此同时,出于各种原因,高额投入的体育[TiYu]设施赛会后大多无法为普通百姓所享用。
——全运会成绩是考察各省市体育[TiYu]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高额奖金背后则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在这样的压力和诱惑下,对全运会成绩的追求存在“走偏”危险。近三届全运会,主办[ZhuBan]地都取得金牌总数第一的巧合,以及不断见诸媒体的全运会赛场中的各种不正常现象,虽然大多未得到确认,但实际上已引起社会公众对比赛公信力的怀疑。
针对以上三大问题,赵龙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
——推进全运会体制改革,应与调整全国性竞技体育[TiYu]比赛布局规划一并完成。一方面,当前可考虑把三类比赛项目[BiSaiXiangMu]精简出全运会,即市场运作状况较好,人才培养机制较为完善的比赛项目[BiSaiXiangMu],如足、篮、排、乒乓球等;受季节性、气候性因素影响较大,同全运会比赛本赛赛程举办时间间隔较远的冰雪比赛项目[BiSaiXiangMu];部分开展基础薄弱,参赛代表队不足各省市总数三分之一的项目。另一方面,应该遵循市场机制、淡化行政色彩,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新建和完善一批全国性体育[TiYu]赛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暂停举行全运会主办[ZhuBan]地申办,由已具备相应设施条件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辽宁六省市轮流主办[ZhuBan]。坚决制止在全运会举办规格上的攀比之风,严格控制开、闭幕式规模,大力提倡低碳办会、节俭竞赛。对于承办全运会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应在一个较长时间段中进行理智分析、科学论证,之后再用以支撑相关政策的出台。
——改革体育[TiYu]事业发展[FaZhan]评价指标体系。国家体育[TiYu]总局可考虑改革以全运会比赛成绩为主要内容的地方体育[TiYu]发展[FaZhan]评价指标体系,大幅提高开展“民生体育[TiYu]”在考核指标中所占比例。着力推动体育[TiYu]财政的公开化和体育[TiYu]彩票收入使用情况的公开化。加强对奖励资金的监管,特别是对体育[TiYu]行政部门的奖励要遵循公平、公开、透明原则。净化体育[TiYu]竞技环境,重塑以全运会为代表的体育[TiYu]赛事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公信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