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二线城市成豪华车增长新引擎--中图网
2011-04-01

  (记者王 辉)今年以来,国内豪华[HaoHua]车市场延续了2010年的高速增长[ZengChang],销售量继续大幅上升。那么,消费者是如何看待豪华[HaoHua]车市场超速增长[ZengChang]的?近日,新浪汽车频道与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信”)共同推出的网络调查显示,追求豪华[HaoHua]生活的社会氛围导致豪华[HaoHua]车高速增长[ZengChang]。 内容来自dedecms

  自2010年以来,奔驰、宝马等豪华[HaoHua]品牌汽车在中国的增长[ZengChang]速度超过车市整体增幅,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豪华[HaoHua]车销量67万辆,增长[ZengChang]68%,超出汽车销量平均增速一倍以上。其中,奥迪1月在华销量近2.2万辆,同比增长[ZengChang]32.6%;宝马1月份销售两万辆,同比增长[ZengChang]70.4%;奔驰1月份在华汽车销量同比增长[ZengChang]89%,至1.5万辆。

copyright dedecms

  调查显示,近4成被访者认为“私营企业主”是豪华[HaoHua]车消费的主力人群,其次为“富二代”。有专家也预测,未来的豪华[HaoHua]车市场群体必然进一步年轻化。 内容来自dedecms

  另外,豪华[HaoHua]车的国产化也是豪华[HaoHua]车畅销的另一个原因。根据调查,由于中国的豪华[HaoHua]车价格高、利润丰厚,更高的销量代表巨额的利润,因此国产化是豪华[HaoHua]车的必然趋势。而且奥迪因为国产化早而取得豪华[HaoHua]车的主导地位,奔驰、宝马等必然也要加速国产化进程。从调查来看,消费者对国产化的认可程度较好,这也进一步推进了豪华[HaoHua]车的国产化进程。据悉斯巴鲁与奇瑞的合资谈判已进入深入阶段;捷豹、路虎也先后表示与江铃、吉利、长丰、奇瑞、长城等多家公司均有过接触;而保时捷被大众并购后,将落户大众中国工厂。那么,在众多有国产意向的豪华[HaoHua]车品牌中,消费者最看好的还是保时捷、路虎,其次是雷克萨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各大豪华[HaoHua]车品牌纷纷推出小排量低端豪华[HaoHua]车来填补各个细分市场的空缺。从宝马此前推出的318i和520Li,到上市不久的奔驰A-Class,再加上奥迪A4和雷克萨斯ES240,几大豪华[HaoHua]车品牌扎堆推出低排量入门级车型,最低市场价格已下探至23万元左右。对部分豪华[HaoHua]车价格向下、排量向下的看法。很多人认为是厂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市场竞争激烈的表现、顺应节能减排的需求、厂家实施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但是此举风险较大,将导致品牌价值降低。

dedecms.com

  目前京沪等一线市场的豪华[HaoHua]车市场已经饱和,富裕的二线城市将成豪华[HaoHua]车的强劲增长[ZengChang]地区。宝马、奔驰等汽车制造商也纷纷把最新车型投放重心向二、三线城市推进。超过六成被访者认为,未来几年豪华[HaoHua]车的主要增长[ZengChang]点将集中在杭州、温州、苏州等富裕的二线城市,这一观点与豪华[HaoHua]品牌的在华战略相符。由此来看,豪华[HaoHua]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向纵深化延伸势不可挡。 织梦好,好织梦

     相关链接
    ·北京1.2万备案二手车今起可带牌出售 买主不
    ·三忧北京停车费调整:既忧收的少 更忧收不
    ·北京备案车今起可带牌交易 二手宝马坐地涨2
    ·河北“治超”新政首日:“最堵区”通畅无阻
    ·吉利集团2011上海车展阵容发布 参展规模超
    ·春季选车不纠结 欧系家用车之408--中图网
    ·北京备案二手车开始销售 购买者无需摇号--
    ·北京停车费上调首日:交管全警出动 整顿乱
    ·武汉市整治“黑校车” 校长和园长为第一责
    ·3月中国汽车市场指数环比涨1.38点--中图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