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福田汽车打造全球服务体系平台--中图社
2011-03-24

  当中国连续两年跃身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时,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FuWu]的质量已经成为市场和消费者尤为关注的重要方面。近日福田[FuTian]汽车服务[FuWu]总监宋术山向记者介绍说:“企业的使命就是创造客户,企业的生存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在研发、质量、制造、销售、服务[FuWu]等各个环节工作都要紧密地围绕这个中心,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FuWu]。”

  据悉,2011年1月9日,福田[FuTian]欧曼正式推出了“5T”服务[FuWu]标准,包括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全统一、全满意5方面。这一服务[FuWu]标准的推出,引领着中国重卡服务[FuWu]向世界标准看齐。

  服务[FuWu]质量、服务[FuWu]品质的提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视为决定未来成败的关键。“第一辆车是靠销售卖出去的,第二辆车是靠口碑、靠服务[FuWu]卖出去的。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多年在一线实践中的真实感受。”宋术山说。

  目前,福田[FuTian]拥有国内商用车最大的服务[FuWu]网络,覆盖全国的4700多家维修站,服务[FuWu]半径锁定在50公里以内。同时,福田[FuTian]拥有目前国内商用车领域规模最大的24小时呼叫中心,配备近百名专职座席代表,对用户的服务[FuWu]需求能够做到响应及时、随叫随到。此外,由于福田[FuTian]在售后服务[FuWu]方面采取的是以服务[FuWu]促进销售、提升品牌的战略,因此在售后服务[FuWu]的价格上与竞争对手相比比较实惠,在配件定价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使用户在用车过程中真正地受益。另外,在配件供应方面,由于采用了信息化管理,配件供应的响应速度在业内也处于领先水平。

  与国内服务[FuWu]网络相比,宋术山坦言,目前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福田[FuTian]在海外市场的服务[FuWu]品牌相对国内业务来说,还是个短板,为了补足这一短板,深化服务[FuWu]战略,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服务[FuWu]体系建设,培育全球服务[FuWu]体系平台的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

  据了解,在打造全球服务[FuWu]培训平台方面,福田[FuTian]目前在国内已有两个全球服务[FuWu]培训中心,北京服务[FuWu]培训中心已经于去年年底投入运营,具备3班60人的培训能力,主要承担高端轻卡、皮卡、重卡、多功能车、大中型客车业务服务[FuWu]培训以及海外培训;位于诸城的服务[FuWu]培训中心升级改造已经完成,同样具备3班60人的培训能力,主要承担国内经济型轻卡、工程车业务服务[FuWu]技术培训。在区域服务[FuWu]培训中心的建设方面,按照规划将分阶段在全球建设10个区域服务[FuWu]培训中心,2011年规划建设2—3个海外区域服务[FuWu]培训中心。

  按照福田[FuTian]的设想,未来将把呼叫中心的范围延伸到海外市场。目前福田[FuTian]在国内建有北京、南方工程车、北方工程车三个呼叫中心,2011年规划建立欧曼呼叫中心。同时,为了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福田[FuTian]将在海外市场分区域建立呼叫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一站式服务[FuWu]。

    (记者 杨朝晖)

     相关链接
    ·7万元实用型小车 选那一款最合适?--中图网
    ·买第一辆车实用最重要 不要盲目追高--中图
    ·春季检测应重视:底盘系统是重点--中图网
    ·广汽集团一口“吞下”长丰 确定换股比例1.6
    ·5年内二手车和“准新”二手车 选哪个好?--
    ·汽车润滑油使用注意4误区 不是加越多越好--
    ·车辆停放小区惨遭水浸 物管公司赔不赔?--
    ·锦湖轮胎13张认证证书被停 相关产品被禁出
    ·不同车主、不同车型二手车保险 四种方式按
    ·供给将呈现紧张态势 部分日系车酝酿全面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