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地处黄河中游的豫西丘陵山区,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1%,属于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五山四陵一分川”的地貌特征,决定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是三门峡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全面实施的一年,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以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继续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按照《三门峡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2009年全市完成营造林任务83.45万亩,其中造林67.12万亩,抚育和改造16.33万亩。2个县达到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三门峡市强力推进重点部位的造林绿化,重点抓好连霍高速公路全线、209国道官道口至杜关段可视范围内的绿化工作等,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市界、省界的绿化水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步伐。今年三门峡市的生态市建设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强化措施,确保实效,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重点突出环城防护林和城郊森林、村镇绿化、生态廊道网络体系、生态能源林建设工程。营造林工程主要安排在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209国道、陇海铁路等重要通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坡和坡耕地,每个县要建立2~4个示范点,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进行绿化,打造精品工程,力争当年取得景观效果,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强化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六大重点工程”,推进“八大基地”建设。具体地讲要抓好连霍高速及209国道两侧的生物质能源林示范工程,连霍高速及209国道两侧的水土保持林补植补造及抚育工程,三门峡城市周边防护林的补植补造及修枝抚育工程,各县(市、区)及沿连霍高速、209国道两侧附近乡(镇)所在地的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特色经济林、工业原料林工程和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市级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以卢氏、灵宝、陕县为核心区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以卢氏、灵宝为核心区的核桃基地;以灵宝、陕县为核心区的苹果基地;以陕县、渑池、湖滨为核心区的小杂果基地;以灵宝、陕县为核心区的大枣基地;以陕县、渑池、义马为核心区的花椒基地;以灵宝、陕县、湖滨为核心区的沿黄速生丰产林基地;以湖滨、灵宝、陕县为核心区的中西部结合地带苗木、花卉基地等八大基地建设。灵宝市、渑池县要重点抓好东西出口重点部位的绿化工作;义马市在全市绿化要整体上水平;湖滨区继续抓好南山北岭绿化;陕县抓好连霍高速、高阳山可视范围绿化工作;卢氏县抓好209国道、县城北坡的绿化工作。同时,要抓好2008年项目造林的补植补造和抚育管理工作,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09年全市66个乡(镇)要基本完成明晰产权、确权发证的改革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现代林业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三门峡市经济的重要途径,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三门峡市林业产业发展要以发展林业企业龙头为主体,以林业产业项目建设、原料林基地建设为支撑,积极发展林业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花卉苗木、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和生物质能源等六大产业,切实提高三门峡市林业产业化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现代林业,科技创新是根本途径。要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林业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科技推广,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省林业科研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抓好科技培训,认真实施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大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省林校的培训基地作用,积极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活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五,始终坚持依法治林。切实抓好资源林政管理,做到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和凭证经营加工木材。强化林地林权管理,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扎实做好森林防火,进一步加强公益林管理。完善林木管理意见,切实做到“有序采伐,永续利用”,促进林业良性健康发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六,强化生态文化建设。三门峡市要大力发展森林文化、花卉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培育环境友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引导城乡居民开展种纪念树、植纪念林等群众生态文化实践活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自然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七,加强林业基础建设。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监测。积极开展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营造林质量监测等,不断提高林业宏观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切实做好森林公安“三定”工作。三是强化基层林业站建设,最大限度地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保持林业站的相对独立和人员的稳定,充分发挥林业站的职能作用。四是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疫病疫源监控、科技中试、种子质量检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装备和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市林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视电话视频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八,强化资金管理工作。现代林业建设,资金是保证,管好用好资金,切实提高投资效益,是当前林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加强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等的征收力度,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把住资金使用的关口。加强对重点工程资金的监管,强化资金稽查,管好、用好林业建设资金,坚决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tujian.org
???????第九,抓好机关“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改进思想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使全行业干部职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现代林业建设,加快林业发展。 tujian.org
???????第十,强化宣传工作。林业宣传工作是第一道工序,要结合林业30年建设成就,寻找到林业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全局工作的结合点,林业事业与部门利益的结合点,林业开发与群众脱贫致富的结合点。通过宣传,使领导对林业工作有兴奋点,使社会各界各部门对林业有着力点,使群众参与开发有切入点,努力营造造林护林的浓厚氛围,树立林业良好形象,为林业发展奠定基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