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当西南出现严重旱灾之时,来自西北新疆和甘肃的沙尘暴同时弥漫中国,影响范围远至长江以南的闽台地区,这再次引发民众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的担忧。在过去60年里,中国约有2.4万个村庄被流沙掩埋,而沙尘暴也日趋强烈。
沙尘暴常态化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今年的沙尘暴要比去年多。”3月16日,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拓说。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沙尘暴的次数因为风系的影响比往年少了,但单次沙尘暴的影响范围呈现出扩大趋势,强度更强。3月14日,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场特强黑沙暴横行500公里,能见度为零—白天变成了黑夜。对于此次沙尘暴未能第一时间上报,新疆自治区分管沙尘暴预报的处长文清说,和田当地呈送的预报沙尘暴的材料到第二天才交上来。她问了下,当地汇报的人说:“天天这样,我们都习惯了,所以没及时……”
“南疆每年发生沙尘暴四五十次,以前都不报(没有纳入),今年才开始报。”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杨维西说。3月19日,从新疆和田等地源起的又一次强沙尘暴,经沙尘暴西路(西路:西北欧-西西伯利亚-新疆西部地区-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河套地区、内蒙古东部)飘向中国南部,最远处已达浙江、福建、台湾。发生在今年3月的这两次强沙尘暴,就和往年的沙尘暴一样,再度引发民众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的担忧。
沙尘暴也导致了甘肃民勤县停电,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沙尘暴观测站每天下午4时向国家林业局汇报相关数据、然后上报国务院的工作因此无法进行。“随后,我们被国家林业局的领导打电话批评了。”民勤站观测员王强强颇感无奈:目前还没有能提前准确预测沙尘暴的有效办法。“沙尘应急是一个很难的工作。”刘拓告诉。3月23日,就在国内有关专家通过媒体宣布沙尘暴已经过去的当天傍晚,甘肃省省会兰州风声再起,在城市的缝隙中东突西窜,浮尘在天空飘来荡去。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一位高级负责人称沙尘暴应急工作是一个有责任、没权利,有任务、无经费,有工作、没功劳的工作。“是一个啃骨头的事,但我们应该担当起来。”在2010年春季沙尘暴灾害应急工作会议上,来自相关各省、自治区的部分负责人对沙尘暴应急工作的经费问题提出申请—目前大多数省份尚无专项经费。强风、裸露土质、对流空气,这是沙尘暴形成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在拥有众多沙漠、沙地,荒漠化严重的中国北部,当春风复苏时,便具备了沙尘暴的上述条件。
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陕、蒙、宁、晋西北长城沿线的沙地、沙荒土旱作农业区,位于北京北部、东部的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科尔沁沙地及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是中国沙尘暴的四大策源地。中国科学院原沙漠研究所所长杨根生介绍,其中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是最强的沙尘暴策源区。据统计,1952—2000年我国强和特强沙尘暴发生次数,甘肃民勤发生了43次,新疆和田42次,两地也是中国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