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旅游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文化遗产日”里陕民间绝活迷倒小年轻(组图)
2009-08-03
汉子一边唱着擀毡调,一边擀着毛毯。

猪八戒风筝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这幅窗帘多像一幅传统水墨画。

草编蓑衣吸引年轻人驻足观看。(图\刘珂 洪坚鹏)

  “哇,这些东西这么神奇啊!”连日来,在第四个国家“文化遗产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上,众多民间艺人展示的绝活,不仅让年长的人重新找回了过去的记忆,更让来参观的年轻人惊叹不已。

  

  出来的毛毯

  “三月里出门去擀毡,一走走到头道川,头道川住个齐老汉,要擀一条长寿毡。”一首嘹亮的曲子又把大家吸引了过来。呵,三四个汉子一边唱着擀毡调,一边擀着毛毯,干得是热火朝天呢。 原来这里是吴起的擀毡技艺展示。据民间艺人白立存说,他们都是吴起县吴仓堡乡周关村的。他的主要任务是“弹毛”,他用2米多长的弹毛弓在7尺多长的弹毛铺上把毛弹好之后,再经过助手们的擀毡、洗毡、整形后,一条毛毡就做好了。说话间,“擀毡调”又响起,白立存又舞起了他的弹毛弓,“哐哐”的击打声伴随着歌声,显得分外悠扬。

  

  出来的风筝

  “快看快看,那个风筝会动啊!”循声望去,只见一群年轻人围着一个"猪八戒背媳妇"的风筝,旁边一位老师傅笑呵呵地用折扇扇着"猪八戒"肚子上的一个小风轮,随着他折扇的挥舞,风筝也随之变化,小媳妇和孙悟空的形象交替出现,"猪八戒"的头也左摇右摆,耳朵呼扇呼扇,嘴巴一张一合,腿也一上一下地动了起来。这位风筝大师名叫张天伟,他告诉记者:“这次大展他带了15件展品,这些风筝是需要借着风推动齿轮才能动,还有动态龙头、动态蜈蚣等。”话未说完,就见几个小姑娘走上前对着"猪八戒"肚子上的一个小风轮“呼呼”地吹了起来,看着风筝转动了,大家也是轮番照相留影。

  

  出来的窗帘

  “这是窗帘,还是水墨画啊?”那边又传来一片惊奇的声音,一幅传统水墨画映入我们的视野,但是它不像一般的水墨画一样画在宣纸上,而是画在粗布上,澄城手绘门帘艺人李天社告诉我们,这门技艺是他跟着81岁的父亲李五常学的,这是渭北门帘,以前是给女儿做嫁妆时用的,上面的圆形图案代表天圆,下面的方形代表地方,中间画一些吉祥的图案,图案多为“二十四孝”、“连生贵子”、“五子夺魁”之类的,他边说边用手在画上指给我们看,图案用水墨色,代表着纯洁、高尚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这些文化遗产不被人们所遗忘。

  出来的衣服

  “咦,这是什么东西?怎么看起来像胡须。”只见一个小男孩挠着头问妈妈,妈妈也是疑惑。此时,旁边走过来一个人,“这是洋县龙须草,因为看起来像龙的胡须,因此取名龙须草,”说话的是这次洋县参展的带队,他说,这个蓑衣,是用来遮风避雨的,现在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但是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却是一份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啊。现场76岁的民间艺人张文斌正向大家展示编蓑衣的技艺。(黄亚平郑国军)
     相关链接
    ·中山詹园万棵水仙绽放迎春 水上舞狮喜迎兔
    ·每个游客都是“国家形象” 旅社倡导文明旅
    ·内地赴日游客创新高关西美食美景热情揽客
    ·春节省港澳游全面告急 旅游过年好火爆
    ·节后赏花线提前热销 错峰出游省钱三成
    ·全国十机场因雨雪关闭 武广高铁晚点
    ·“恐归族”不回家去旅游 引爆春节游尾段报
    ·2011春节省港澳游不涨价 市民钟情旅游过年
    ·网络平台与旅行社相互融合成为趋势 OTA社模
    ·超越平凡!到南非体验“后世界杯”热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