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经济人物: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解放军虚拟导弹引争议 新兵“不把模拟当实战”
2009-06-09

沈阳2月25日电 李大勇、特约通讯员谭长俊报道:昨天,在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防空训练场,射手们肩扛导弹发射筒搜索目标,果断击发。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现场不见导弹出鞘,导弹二连一级士官韩世川头上佩戴的景像装置中,却显示出导弹破空的生动图像。同时,模拟出膛导弹的激光束打在靶标接收器上,散发出一团烟雾,爆破声震耳欲聋。韩世川不禁感叹:“这样训练真过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新大纲施训以来,仿真射击系统和激光模拟实射训练已在这个师普及。该师对高炮、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及火箭发射器等9大类现役直瞄火器的仿真射击系统进行系列研发,特别推广了直观形象的激光模拟对抗训练系统,深受基层营连官兵欢迎。该师所属高炮团导弹二连连长许永深告诉记者:“运用模拟瞄准训练装置进行训练,单论击发次数,就不可计数,实弹训练消耗太大,每枚防空导弹价值几十万元,真要打实弹,也训不起!” tujian.org

但是,“虚拟弹药”走上演兵场,也不是没有争议。调查中,各级指挥员最大的担心是:模拟训练毕竟没有实弹射击的紧张感,官兵射击会不会太随意?要是把“一次打不上就再打一次”的习惯带到战场上就糟了。师党委讨论认为:开展模拟训练是大势所趋,不能动摇,派生的新问题要靠技术攻关来解决。为此,该师根据实战需要,提出根据弹药基数控制击发次数的设想。该师装备部高级工程师冯毕胜介绍说:“我们在各种火器模拟训练系统中,设置了一些战术使用‘门槛’,对各种武器之间的毁伤关系、射弹数量、发射间隔以及单连发功能进行了限定,很快使之真正贴近实战要求。”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试验成功后,该师并没有止步。近期,他们将曲射炮的作战数据指标也植入微机开展模拟训练,一系列配套的网络训练软件也应运而生。目前,该师单兵、单装专业实射模拟训练开展得如火如荼,分队之间战术对抗训练越来越逼真,越来越精彩,训练质量大幅提升。一笔账算下来,效益可观:以前,培养一名导弹射手至少半年时间,现在导弹射手生成周期大为缩短,三四个月就能从新手成长为优秀射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指挥员快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某高炮团导弹二连连长 许永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技术问题要靠技术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模拟训练消耗小,效益高,“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我就不说了。问题是,有些兵一练摸爬滚打就发怵,一上模拟课就两眼放光,为啥?模拟训练不痛不痒,还蛮有意思的。看看我们身边,把模拟训练当成玩电子游戏,这样的兵还不少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让战士真正拿模拟当实战,我们以往费了不少嘴皮子,反复强调“要重视”、“要严肃”,但有的战士还是“gameover”(游戏结束)再重来。没想到,今年按纲施训,模拟器变聪明了:打仗如果只有3发导弹,训练中你扣第4下扳机就没有响动。这下子,不用干部强调战士也不会乱来了。 tujian.org

从根源上说,新大纲是军事技术革命的产物,技术能带来新效益,也会带来新烦恼。在按纲施训中,我们遇到的新问题必定会一天天多起来。但是,技术问题终究要靠技术来解决。相信技术、学习技术、依靠技术,应当是一名现代指挥员的必备素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外媒:中国强化南海舰队 为突发事件做准备
    ·国防科工局:“嫦娥一号”卫星将择机实施落
    ·南沙守礁大校日记:守礁军医救治军民上千人
    ·张震上将:小平同志嘱托我当好江主席的参谋
    ·国台办回应所谓“共谍案”:纯属无中生有
    ·俄总统签署命令制裁向格鲁吉亚售军火的国家
    ·部分国家代表强调加沙冲突对地区军备竞赛的
    ·日媒称朝鲜对美承认已使用30公斤钚制造核武
    ·奥巴马执政第一天将命令军队制定伊拉克撤军
    ·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一艘军舰被命名为“运城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