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经济人物: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与F-15、F-16的较量:MIG-23中东战史评析(图)
2009-06-09

tujian.org

正在着陆的MIG-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从叙利亚一方的观点描述了1974年至1985年间在南黎巴嫩上空发生的空战,重点是叙利亚的苏制米格-23在1982年贝卡谷地空战中扮演的角色。文中有很多观点和例证存在争议,这主要是由于以色列方面矢口否认叙利亚空军的击落记录,尽管这些记录多少有些夸大,但本文作者相信叙利亚人确实在空中取得了一些胜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叙亚空军于1973午10月“赎罪日战争”期间从苏联接收了首架米格-23(北约代号“鞭挞者”),这架米格-23是被拆散成零件后,装在一架苏联空军安-12运输机的机舱中运到叙利亚的。其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正在中东地区角力,而包括这架米格-23在内的各种武器装备,以至于叙利亚,以色列等各个参战国只不过是他们棋局中的棋子罢了。在这架米格-23运抵叙利亚之后10天,战争就结束了,因此很遗憾,它没能赶得上在实战中一展身手,这是一架米格23MS,装备与米格-21比斯相同的雷达、4枚R-13R/S(北约编号AA-2环礁)空空导弹以及一门GSh-23L机炮,除了这种空战型号以外,苏联人还向叙利亚提供了30架米格-23BN对地攻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拿米格-23怎么办? tujian.org

叙利亚飞行员对于米格-23的态度是矛盾的,—方面,比米格-21更加有力的涡喷发动机、更高的极限速度以及更好的可靠性赢得了飞行员的赞扬;另一方面,米格-23却比不上米格-21PFM/MF优良的机动性能,另外,米格-23复杂的操纵系统让很多的叙利飞行学员在试图驾机降落时坠毁丧命。目前还没有看到叙利亚空军方面正式的统计数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此之高的事故率在叙利亚空军最高指挥部中引起了“拿米格-23怎么办?”的激烈辩论。并不是叙利亚空军—家这么倒霉,印度空军在接收使用米格-23/27系列战斗机时也遇到相同的问题。 tujian.org

但是随着飞行时间的增加,一旦叙利亚飞行员逐渐熟悉了复杂的操纵系统之后,事故率也随之降到—个正常的水平。然而,时间和训练并不能解决米格-23的—切问题,比如敏捷性能、电子装备和武器系统,这些问题的原因出在苏联方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联空军于1965年要求研制米格-23,他们要求这种飞机能够有效地对抗美国的“百字系列”战斗机,如F-101、F—102、F-104以及F-106,在那个时代,越南战争还没有爆发,而恰恰是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人意识到了灵活机动性能对战斗机的重要性,美国的F-4飞行员对越南人轻便敏捷的米格-17和米格-21大加赞赏,这种赞扬的结果就是,将在黎巴嫩上空与米格-23相遇的对手——以色列空军的F-15和F-16战斗机从设计伊始就极端地强调飞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米格-23的另外一个劣势前面已经提到过,那就是它的武器系统,米格-23MS继续延用了米格—21PFM/MF的雷达,并且仅仅装备了短程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因此,当1976年至1977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最新型的F-15和F-16战斗机以及AIM-7麻雀和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之后,叙利亚空军便从此不能安寝,时时刻刻担忧着以色列空军的压倒性优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外媒:中国强化南海舰队 为突发事件做准备
    ·国防科工局:“嫦娥一号”卫星将择机实施落
    ·南沙守礁大校日记:守礁军医救治军民上千人
    ·张震上将:小平同志嘱托我当好江主席的参谋
    ·国台办回应所谓“共谍案”:纯属无中生有
    ·俄总统签署命令制裁向格鲁吉亚售军火的国家
    ·部分国家代表强调加沙冲突对地区军备竞赛的
    ·日媒称朝鲜对美承认已使用30公斤钚制造核武
    ·奥巴马执政第一天将命令军队制定伊拉克撤军
    ·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一艘军舰被命名为“运城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