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一个由42名普通高校毕业大学生和35名在校入伍大学生组成的大学生新兵连在第二炮兵某基地训练团建成。作为全军的第一个大学生新兵连,这个群体从建立之初开始就备受瞩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个多月过去了,大学生新兵连的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特殊的群体。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学生新兵连的3个“不一般”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普通的新兵连队相比,这个“大学生新兵连”有3个“不一般”——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培训起点提高了。普通新兵入伍训练,主要满足于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要求,把标准定在熟悉军人基本知识。而“大学生新兵连”的培训起点是按照班长骨干的要求,目标是新兵下连后就可以作为专业技术骨干和带兵班长使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训练内容增多了。除40小时体能训练不变外,对该连的条令学习、队列、轻武器操作、战术基础等学习训练内容进行了30%压缩,将专业训练超前实施,增加了导弹基础理论、复杂电磁环境基本常识、军队信息化等学习训练内容,新增内容达到40个课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训骨干选精了。所有连队干部都是本科以上学历,都是带兵3年以上的“四会”教练员,8名授课教员均是基地导弹专业技术尖子。 tujian.org
带兵人面临全新考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新兵连的带兵人普遍感觉自身能力素质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他们反映,要创新出适合大学生新兵健康快速成长的训法、教法和管法,也并非单凭学历高、有“四会”教练员等就能办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连长张谨是第七次带新兵,他向记者讲起了新兵刚入伍时的一件小事。开训的第三天,三班潭泽宇就向他“告状”:“部队里的级别太明显了。排长对我们要求严厉,但到了连长面前就客客气气,难道级别高的领导就一定正确吗?”曾被团里评为优秀政治教员的指导员陆俊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对于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新兵来说,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已很难奏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此,团队的干部们没少动脑筋。张连长借鉴体育运动员训练方法,每次把训练情况拍成录像,然后组织新兵边看边体会边纠正。陆指导员也逼着自己大胆尝试着让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育模式常驻课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