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经济人物: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美军担心军事机器人程序可能变异危及人类
2009-06-09


机器人程序可能发生变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在线专稿:毫无疑问,未来战争中,自动机器人士兵将成为作战的绝对主力。但是美国海军研究室近日在关于机器人士兵的研究报告《自动机器人的危险、道德以及设计》中,对军方使用机器人提出警告,建议为军事机器人设定道德规范。研究人员认为,必须对军事机器人提前设定严格的密码,否则整个世界都有可能毁于他们的钢铁之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报告中表示,为军事机器人设定道德规范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人类必须正视快速发展的机器人,它们足够聪明,甚至最后可能展示出超过现代士兵的认知优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帕特里克·林博士在报告中表示:“现在存在一个共同的误解:认为机器人只会做程序中规定它们做的事情。可不幸地是,这种想法已经过时了,一个人书写和理解程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林博士说,实际上,现在的程序大都是由一组程序师共同完成的,几乎没有哪个人能够完全理解所有程序。因此,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精确预测出这些程序中哪部分可能发生变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何能够保护机器人士兵不受恐怖分子、黑客的袭击或者出现软件故障呢?如果机器人突然变得狂暴,谁应该负责呢,是机器人的程序设计师还是美国总统?机器人应该有“自杀开关”吗?林暗示说,唯一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提前为机器人设定“密码”,包括伦理道德、法律、社会以及政治等因素

tujian.org

警告程序师不要急于求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报告还指出,现今美国的军事机器人设计师往往急于求成,常常会将还不成熟的机器人技术急匆匆推入市场,促使人工智能的进步在不受控制的领域内不断加速发展。更糟糕的是,目前还没有一套控制自动系统出错的有效措施。如果设计出现错误,足以让全人类付出生命的代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设计师的这种心理原因可能与美国国会的命令有关。美国国会规定:到2010年之前,三分之一的“纵深”打击行动必须由机器人完成;到2015年前,三分之一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士兵。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机器人三定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一个简单的伦理密码,比如“机器人三定律”早在1950年就已经出台,但它们还不足以控制自动机器人的伦理行为。“机器人三定律”是阿西莫夫最重大的科幻理论贡献,他在名著《我,机器人》中写道: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机器人不得伤人或看见有人受伤却袖手旁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条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好自己。 tujian.org

“三定律”在科幻小说中大放光彩,在一些其他作者的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也遵守这三条定律。但是,截至2005年,三定律在现实机器人工业中仍然没有应用。目前很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专家也认同这个准则,随着技术的发展,三定律可能成为未来机器人的安全准则。(李金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外媒:中国强化南海舰队 为突发事件做准备
    ·国防科工局:“嫦娥一号”卫星将择机实施落
    ·南沙守礁大校日记:守礁军医救治军民上千人
    ·张震上将:小平同志嘱托我当好江主席的参谋
    ·国台办回应所谓“共谍案”:纯属无中生有
    ·俄总统签署命令制裁向格鲁吉亚售军火的国家
    ·部分国家代表强调加沙冲突对地区军备竞赛的
    ·日媒称朝鲜对美承认已使用30公斤钚制造核武
    ·奥巴马执政第一天将命令军队制定伊拉克撤军
    ·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一艘军舰被命名为“运城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