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政府“转让东突”的请求曾被20多个国家拒绝过,奥巴马上台后形势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tujian.org
近日,原本令奥巴马头疼的关塔那摩问题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德国和阿尔巴尼亚先后送上了一份“厚礼”。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美国副总统拜登2月7日在第4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敦促欧洲各国接纳关塔那摩监狱的囚犯。而就在拜登发表上述演讲前一天,慕尼黑地方政府称愿意接收关塔那摩监狱中的17名“东突”分子。而曾经接收过“东突”分子的阿尔巴尼亚则在8日表示,愿意再次接收关塔那摩释放的恐怖嫌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际上,美国不顾中国外交部的多次抗议和中美反恐合作协议,从2004年就开始为这些“东突”分子寻找“下家”,布什政府的请求曾经被20多个国家拒绝过。然而,奥巴马上台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即便大多数国家仍把这些囚徒视作“烫手山芋”拒绝接收,但出于利益需要,德国等有“东突”生存根基的欧洲国家很可能以牺牲与中国的关系为代价,接收这批“东突”分子。 tujian.org
美国盟友态度微妙转变 tujian.org
自阿富汗战争以来,关塔那摩共收押了22名中国籍维吾尔族囚犯,其中5人已于2006年被阿尔巴尼亚接收。中国政府认定这22人为“东突厥伊斯兰运动”组织的恐怖嫌犯,而美国却对他们格外优待,于2004年将其定性为可以释放的“非敌对战斗人员”,以“人权状况”为由拒绝将他们引渡回中国受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美国一方面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同时美国也并不愿意把这些“定时炸弹”留在本土。从2004年8月起,布什政府就开始向各国施压接收这些囚犯,特别是向有许多维吾尔人定居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提出要求。但澳大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法国等都先后拒绝了美国的请求。 tujian.org
“布什政府一度使‘美国反恐战争’变成了臭名昭著的负面词汇,”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反恐专家叶海林对《国际先驱导报》分析说,“如果哪个欧洲国家表示配合,必将遭到国内的强烈反对。然而,奥巴马的上任带来了‘改变’,欧洲国家对接收关塔那摩囚犯的态度也有了微妙转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奥巴马在竞选中承诺100天内关闭关塔那摩监狱,上任第二天即签署了行政命令,但关闭时限从100天延长到一年。即便如此,奥巴马以所谓“人权道义”口号关闭这所监狱的承诺,以及寻求改善美欧关系的新形象还是赢得了不少美国盟友的好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慕尼黑是“东突”主要据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12月,《法兰克福汇报》抛出了一条重磅的头版报道:德外长施泰因迈尔表示,一旦美国关闭关塔那摩,德国将接收一部分囚犯,其中包括“东突”嫌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鼓动接收“东突”分子的德国绿党议会党团负责人贝克对此表示欢迎。但《明镜》周刊报道说,德国政坛出现一片反对声浪,基民盟和基社盟表示强烈反对,双方僵持不下致使多次讨论会议不欢而散。而2月6日德国《图片报》的报道披露,绿党提出接收“东突”分子的动议,已经得到慕尼黑市议会的批准。但能否最终接收,还需要德国联邦政府的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海林向本报介绍说:“事实上,德国一直是‘东突’组织在欧洲的主要据点。‘东突厥斯坦国民会议’、‘维吾尔世界青年大会’等组织的总部均设在慕尼黑。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慕尼黑议会批准了接受的动议。而目前默克尔很可能正在等待时机,欧洲议会、绿党、大赦国际和‘东突’组织在德国摇旗呐喊,制造支持接收‘东突’分子的声势,累积到一定程度,联邦政府批准接收就有了所谓的‘人权’、‘道义’上的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德国等欧洲国家愿意接收‘东突’分子,是出于意识上对于‘东突’恐怖组织的认识不清,另一方面说明美国施加了巨大压力,以及欧洲急于修复欧美关系的心态。”叶海林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则对《国际先驱导报》介绍说,“德国这么做能获得美国更大的经济补偿,据悉德国还在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说服格鲁吉亚接收这些‘东突’嫌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