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有过在非洲国家从事发展援助经历的国际组织成员们都会抱怨,非洲人永远都弄不懂市场经济的规律,无论花多大力气,都别想让他们长一丁点儿“经济头脑”。这次的“索马里海盗”事件则为他们的话作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注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过干净利落地劫持过往船只并索要巨额赎金,索马里海盗们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靠天吃天,靠海吃海”,因地制宜的本领;在兑现赎金后能够及时履行诺言放回船只人质,这种完璧归赵的行为也充分表明海盗们具备基本的市场经济契约精神。只可惜,很快从绑架勒索中获得的巨大收益,就不可避免地滋长了他们的贪欲,而将海盗们推向了自己的反面,成为全世界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声势浩大。我们中国更是花费了巨大代价派遣海军舰艇护航。但是,在热烈场面之后,索马里是否就能从此淡出我们视野了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索马里,被称为“非洲之号角”,包裹着非洲大陆的东北区域,与沙特阿拉伯隔海相望。1960年,索马里分别从英国与意大利的殖民占领中独立,明年刚好是它建国50周年。在这半个世纪之中,索马里的部落纷争和种族相戗接连不断,与周边同宗同源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也多有交恶。整个九十年代至今,国家政权软弱不堪,以致无法接收国外遣送回国的难民。而过渡政府从未有能力控制全部的国土,只落得部落混战、盘踞割据的局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根据索马里政府自己提供的数据,2008年该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49岁,婴儿夭折率高达十分之一;澳大利亚旅游局对澳洲公民出行索马里给出的意见“极端危险的国家”,强烈劝阻公民出于任何目的前往;而我们中国人对“索马里”想必也已经有一些条件反射:之前提到这个国家,浮现在眼前的总是无尽的饥荒和衣不蔽体、瘦骨嶙峋的“索马里难民”,现在则成了荷枪实弹、露着两排亮晃晃的白牙、气焰无比嚣张的“索马里海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么一个困苦潦倒、民不聊生的国家,偏偏把守着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只要来往船只不改道而行,只要护航稍有疏忽,索马里海盗们就有大把的机会。改道和护航都是成本巨大的买卖,而这些成本将由别国(主要是亚欧一些海运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来承担,最终转嫁给普通民众。我似乎听见海盗们的调笑,“小子们,我们的日子过不下去,你们也应该吃点儿苦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