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军三架飞机疑似被“山毛榉”防空导弹击落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伊始,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的天然气争端,在双方能源公司1月19日签署2009年至2019年天然气购销合同后告一段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2006年俄乌“斗气”相比,此次两国“天然气大战”在持续时间、涉及范围、影响程度等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明眼人一望便知,这部外交大戏从头至尾几乎是按照俄罗斯的剧本进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警告”到“惩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番俄乌天然气争端的一个重要因素与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五日战争”有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俄《独立报》援引俄罗斯陆军防空部队司令克鲁什的话说,有证据表明,南奥塞梯冲突过程中,乌克兰向格鲁吉亚提供防空武器并派遣专家,击落了俄军战机。克鲁什将此举定性为“乌克兰在最新历史时期首度蓄意与俄罗斯联邦开战”。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也在不同场合提及乌方在“五日战争”中曾援助格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此,与2006年相比,俄乌关系在2008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而且,北约东扩的步伐,已令俄方忍无可忍。如果说2006年俄对乌断气出于“警告”,那么这次则是“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版俄乌“斗气”可以被形象地看作一个点爆竹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导火索”是双方有关天然气欠费、供气价格和过境输气费率的谈判因严重分歧而中断;点燃“导火索”的“火苗”是南奥塞梯冲突;而形成“火苗”的“火星儿”,是乌克兰“橙色革命”,其后俄乌关系紧张程度迅速升温;“火星儿”发展成“火苗”有赖于“助燃剂”——塞瓦斯托波尔军港问题(2008年5月24日,乌克兰宣布不让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军港租用协议期满后继续驻留其塞瓦斯托波尔港,引起俄方不满),以及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