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包尔附近的荒冢埋葬有抗日英烈的遗骨,甚至还有中外闻名的部分“八百壮士”!此消息披露后,岛内民众纷纷要求台当局接英烈回家。与岛内民众渴望英烈回家的急切心情相比,台军方反应迟钝招来舆论批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华侨找到“国军”荒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报道,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抗日英烈坟墓,是被一位澳大利亚飞行员发现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战时期,盟军与日军在当地激烈交锋,许多战机有去无回,澳大利亚不断派员在当地寻找战机残骸和失踪官兵。一位澳大利亚飞行员奉命寻找该国士兵时,在密林中意外发现了几块刻着中文与青天白日图案的墓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地一位华侨听说此事后,请丛林土著人带路,费尽周折,终于在荒坡蔓草间找到了3块中国军人的墓碑,其中两块墓碑的碑文清晰可辨,分别写着原陆军67师200团上尉吴坤、原陆军新30师上士孔宪章。另一块墓碑损坏严重,大部分碑文难以辨识,但3位死者的死亡时间都是1945年。华侨推算,他们都是抗战期间被日军押送到当地的“国军”战俘,没等到胜利返乡就客死他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华侨的这个发现,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解放拉包尔集中营的澳大利亚军方的报告显示,拉包尔在二战时是日军的海空军基地,先后约有1600多名中国战俘被送去当劳工,仅在战俘营中死亡的就达653人,剩下约1000人于1946年被美国海军送回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当年担任战俘营译员的华侨回忆,这些幸存的官兵回国前,曾与当地侨界合作修建了一座公墓,安葬259位官兵的遗骸。十几年后墓地失修荒芜。随着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华人大量迁居澳大利亚,后来,拉包尔市区毁于火山爆发,留在当地的华人更少,早已没有人记得安息于此的将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八百壮士”血战之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拉包尔的这片荒冢,也是部分“八百壮士”的长眠之所。很多人都知道“八百壮士”在抗战中的壮举,却很少有人了解这些将士后来沦为战俘,其中一些人被押送到海外,遭残酷奴役、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中国抗战史上,有这样一段传奇。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犯上海,中国军队英勇抗击。当年10月26日,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谢晋元团长率领88师262旅524团一营的452名军人(为了迷惑敌人,当时宣称“八百壮士”),誓死固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4天5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年10月31日凌晨2时,“八百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奉命撤出四行仓库,进入英租界。撤入租界后,部队从未停止训练,盼望重返抗日战场。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八百壮士”成了战俘,分别被押往南京和杭州做苦役。另有36名官兵,以第二排排长薛营鑫为首,被押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包尔战俘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幸存者回忆,这36名官兵在海上颠簸了50昼夜,才到达拉包尔战俘营。入营后,他们被拆散。田际钿所属的“中国军人勤劳队”共有160人,其中多数是“国军”战俘。战俘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住的是岩洞,吃的是地瓜,生病得不到医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5年8月,战俘们看到日军看守垂头丧气,整天酗酒,才知道日本已经战败,于是把日军看守抓了起来。接管拉包尔的澳大利亚第13师军舰到来时,昔日的战俘们争相跳下海迎接,游了数百米后爬到舰上,分享胜利的喜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存活下来的战俘所剩无几。田际钿所属的劳工队只剩下38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