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以快制胜
战争打后勤,后勤打速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天上午,随着两发信号弹腾空而起,新疆军区某保障旅上百台满载人员、物资的后勤保障车辆踏上征战高原的漫漫路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穿越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途中,已连续机动了2天的保障部队突然遭遇强沙尘暴袭击,能见度不足10米,所有车辆拉大行车距离,变大梯队为小群多梯队快速开进。突然,前方报告沙漠公路部分路段已被沙丘多处“梗阻”。“迅速打通受阻路段,确保车队快速前进!”指挥员张世新果断下达命令。很快,几辆沙漠防陷车快速前出,不到5分钟就在两处受阻路段铺就一条坦途,保障车队及时通过。沙漠腹地连续强行军,车辆趴窝是制约机动速度的“大敌”,记者最担心车辆轮胎能否承受得了。此时,车内通话机突然传来指挥组的命令:“各车请注意,现在地表温度较高,请各车使用车内降温装置及时给轮胎降温。”原来,他们针对沙漠行车白昼地表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温差过大容易爆胎的特点,与有关科研单位联手攻关,研制出一套简便的降温器材。车辆连续行军或经过高温地段时,可适时拧开开关给轮胎喷水降温,有效地解决了沙漠行车容易爆胎的问题。现代化保障不能按部就班,必须采取超常措施。过去那种平时白天走路,晚上就地宿营的行军模式被打破。夜幕下,记者看到,驾驶人员都戴上了夜视仪,借助微弱星光在黑夜里前行,驾驶员交替休息,其他人员科学安排。连续6昼夜长途机动,没有发生一例意外,人员无一受伤,车辆无一掉队,部队远程快速机动能力明显提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征战高原,不惧艰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海拔900米一下来到近4000米搞训练,迎接官兵们的“见面礼”,是高寒、缺氧、头痛、呼吸困难。茫茫高原,寒风刺骨,官兵们却选择了向冰河、雪线开进,展开了一场耐寒防冻伤适应性训练。在气温达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天候中,官兵们采取减少体表对流散热、适当吸氧、用冰雪擦手搓脸等方式来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还尝试用土洋结合的方式,通过挖地窝子、垒挡风墙、搭野战帐篷、铺单兵睡袋等办法,从中摸索高寒条件下人员野外露营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原适应性训练的好坏,与吃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在高原吃得下,吃得好,训练有劲头,高原新型炊事装备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副参谋长柯红军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